近年来,命令-控制型的管理方式越来越日薄西山。随着全球化一浪高过一浪、新技术层出不穷,以及公司价值产生方式和与客户互动模式的日新月异,纯粹指令性、自上而下的领导模式的效力大大减弱。那么,未来替代模式在哪里?一部分答案是:领导者如何管理组织内部的沟通,即他们如何处理来自员工以及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传统的公司信息交流必须让位于更为动态和复杂的沟通流程。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流程必须是对话谈心式的。
以上洞见来自我们一项关于21世纪组织沟通的研究项目。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采访了多家组织的专业沟通人士以及最高领导层。这些组织规模有大有小,类型方方面面:蓝筹的、初创的,营利性的、非营利性的,美国本土的、全球化的。
迄今为止,我们访谈了100多个国家中的近150人。他们或明或隐地表达了与员工“对话”的努力或者试图在公司中“推动对话”的愿望。基于研究中采撷到的真知灼见和案例,我们开发出了一套领导模式,称之为“组织对话”。
我们发现,当下,睿智的领导会以一种类似寻常谈心的方式来与员工沟通,不再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此外,他们推出并促成在组织里养成“对话即是美”的文化模式。这种方式的闪光处在于,它使得大型企业或成长型企业可以像小公司那样敏捷运作。通过与员工对话,而不是发号施令,企业能够保留或重新获得一些优势,比如:运营灵活性、高度的员工敬业度、紧密的战略协同度,这些特质让初创型企业在业绩上超过更成熟的竞争对手。
在模式的开发过程中,我们提炼出反映谈心基本属性的组织对话四大要素:亲近感、互动性、包容性和意向性。当然,通过基于对话的做法来掌管组织的领导并不需要关注所有这些要素。然而,正如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的那样,这些要素倾向于相互强化。最后,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
亲近感:零距离
谈心已经发展到:无论象征性的还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参与各方都保持着近距离接触。同样,组织对话也要求领导将自己与员工的对话距离缩短到无限小。这种距离无论来自制度上、态度上还是空间上,都会把领导和员工分离开来。在对话亲近感盛行的环境下,有决策权威的人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寻求并获得手下人的信任(因此获得他们的密切关注),这包括:培养倾听组织各层级人员的技巧、学会与员工直截了当、坦诚相待地交谈。领导者与员工之间在肢体上的靠近既不现实也不必要。相反,他们之间的心心相印却是必要的。擅长对话的领导者会放下架子,直面挑战,与员工坦诚沟通。
这种亲近感把组织对话与长期标准化的公司信息交流方式区分开来,让关注重心由自上而下公布信息转变为自下而上交流观点。在基调上,这种做法不那么公司化,显得更随意,与其说它是发布和接受命令,不如说它是提出和回答问题。
亲近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获得信任、良好倾听、更加私人化。
获得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亲近感。实际上,反之亦然。没有人会愿意与有所隐瞒或抱有敌意的人敞开心扉,双方的讨论也只有彼此信任时才会有所回报。
说起来容易,信任起来很难。在组织里,员工越来越难以信任领导,领导只有真诚、坦率才能获得员工的信任。这意味着要触碰禁区话题,比如敏感的财务数据。
雅典娜健康公司(Athenahealth)是一家健康护理技术提供商,它的做法比较典型。在“知情人”这个术语的严格法定意义下,它会尽可能地把每个员工都当作“知情人”。公司对“知情人”的定义是:被委以对公司业务前景乃至股价有着实质影响的战略或财务管理员工。而在一般公司里,这只是高层管理者的代名词。雅典娜健康公司内部资料的开放程度如此之高,真乃险棋一招,遭到了公司承销商的劝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此也极不赞成。但是,雅典娜健康公司的领导者希望员工们彻底参与到公司业务中。
良好倾听。认真对待组织对话的领导者知道何时谈话、何时倾听。促进对话亲近感的不二法则是关注别人谈话,真正的关注意味着对所有层级和岗位的员工表现出尊重、好奇感甚至适度的谦逊。
在担任辛辛那提能源(Cinergy,后来与杜克公司合并)的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时,詹姆斯·罗杰斯(James E. Rogers)(现杜克能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制定了一系列他所谓的“倾听会议”。在为期3小时的会议上,他与90-100名管理人员面谈,鼓励他们提出任何急迫的问题。借此,罗杰斯收集到他本可能会忽视的信息。比如在一次会议上,他从一群监管人员那里听到一个与赔偿不相关的问题。“你知道,这本来需要花多久才能让这件事情浮出水面?”他问。直接从受到该问题影响的人那里听说这件事之后,罗杰斯便可以指示人力资源部门立即找出解决方案。
更加私人化。罗杰斯不仅邀请员工提出与公司相关的问题,还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表现提意见。在一次会议上,他让员工按A-F给他无记名评级,结果很快出现在大屏幕上,在场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结果总体上不错,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员工愿意给他打A。他对这一反馈非常重视,开始定期这么做。此外,他还开始就自己的工作表现提出一些开放式问题。颇具讽刺性的是,他发现在大部分与会人员看来,这种“内部沟通”其实正是公司有待改善的地方。尽管罗杰斯尽力想通过组织对话的方式来接近员工,还是有1/5的员工呼吁他与员工保持更近距离的接触。真正的倾听意味着褒贬兼容,即使批评意见火力强大,也要虚心听取,甚至当提出这些意见的人就在你的手下工作时,也要如此。
对于总部设在芝加哥的美国爱克斯龙电力公司(Exelon)而言,组织对话的一种深入形式源自一个旨在重塑员工心中企业价值观的项目。通常来说,价值观声明对于拉近亲近感作用不大;基本上只被当作空谈。因此,对于多元化(核心价值观之一)的沟通方面,爱克斯龙进行了一些实验:它采用了最高领导层的一些简短视频剪辑,里面没有大而空的价值观,只有他们针对多元化的意义富有个性化的即兴讲话。他们谈到了种族、性取向以及很少能上升到公司台面上的其他事情。
作为当时公司的一名财务高管,艾恩·麦克林(Ian McLean)讲到了自己在英国曼彻斯特的成长经历。他出身于工人家庭,深受出身歧视之痛。在回答关于何时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问题时,他回忆道,当初到银行工作,周围的同事们全都来自上层社会:“我的口音属于小众……不受接纳、不被邀请,我不得不认为自己不如他们那么聪明……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我永远不想让它在其他人身上重演。”这些未经粉饰的故事让员工印象深刻,激起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