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有一位耍猴人养了很多只猴子。因为长期相处,猴子能听懂耍猴人的每句话,耍猴人对猴子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也完全了解。由于生意不景气,耍猴人想对猴子的粮食实行限量供应。在连续三天对每只猴子只供应7颗栗子之后,把猴子们召集到一起,说:“生意越来越差了,为了不让你们挨饿,从今天开始,一律按照朝三暮四的标准供应栗子。”猴子们乱成一团,强烈反对主人的做法。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猴子们非常高兴的接受了耍猴人朝四暮三的供应方案。
“这群猴子真够傻的!”相信看了这个故事以后很多人都会这样想,可是它们真的傻吗?我可以很确定的说,说它们傻的人才是真的傻!而股市中的耍猴人则真的是个管理高手。
从现代管理学角度来讲,耍猴人给猴子安排食物,是一个如何科学、合理的对资源进行分配的问题。总量恒定不变,分配方式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我们先来弄清楚猴子们为什么反对“朝三暮四”而同意“朝四暮三”?
对于猴子而言,早晨是一天的开始,为了保证一天的活动有足够的能量,进食的多与寡是有明显区别的。在猴子的世界里,只有“朝四”才能保证一天的需求。而到了晚上,是以休息为主,有“暮三”就够了。如果硬要让它们在晚上接受“四”,它们就会觉得是浪费。从这个角度说,猴子们坚持了实事求是、按需分配的原则。而这两个原则正是我们需要倡导和学习的。
“朝四暮三”优于“朝三暮四”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早上得到的是在眼前的,而晚上是十二个小时之后的事。尽管总数都是七个,但是先得到四个,就是先得到了“大头”。“大头”在手与“大头”在外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猴子们任由耍猴人“朝三暮四”,就等于是把潜在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的“大头”扛到了自己的肩上,可能要付出更多才能获得本已属于自己的栗子。聪明的猴子当然不会同意。所以它们要通过抗争获得耍猴人的让步。
博思人才网提示:3+4和4+3的结果虽然一样,但是因为环境和北京的变化,导致了其效果的截然不同。事实上,在很多时候,过程和方法都早早的决定了事情的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