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才市场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用工荒,二是求职难。到底是人才找不到工作,还是企业招不到人才呢?企业觉得是人力成本太高了,而员工则说是基本工资太低!究竟是员工干得活少了,还是企业给的工资低呢?
若是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维,那么大家都会认为对方是错的而自己是对的。为什么老板宁可办公室空着,也不随便招人呢?为何大学生宁可每天闲着,也不随便找工作呢?他们都有各自的苦衷。老板有当老板的压力,员工也有员工的烦恼。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老板担心员工的成本太高,实现的价值太低,所以企业害怕人才招得越多,亏损越大。特别是现在求职者,他们到公司进行面试,首先不是说我能做什么,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他们提出的问题首先是公司一个月给予他们的工资是多少,一个周上几天班,晚上用不用加班,是否买保险等。当然,问这些问题没有错,只是先后顺序感觉颠倒了。因此很多老板很反感,我招聘你来是做事的,不是来享受的。老板还没有问你到底能为公司做什么?你却先问公司能够给予你什么,老板当然不太高兴啦。
然而,站在员工的角度来看,他们也确实有自己的难处,因为有些企业为了招聘,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谈,最后,员工工作以后,发现这里扣钱,那里也扣钱,员工辛苦工作一个月,真正拿到手的工资所剩无几,所以这种扣门的老板,员工害怕再次遇到。
话说回来,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求职者与招聘单位之间的矛盾,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有利是因为企业与人才的相互挑剔,所以彼此都需要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而不能要求改变对方。而有弊是因为企业与人才的对接成功率太低,浪费社会资源,造成经济损失。其实,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面。如果企业或者个人都只能要求对方,要求对方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那么,企业也不会发展,人才也得不到成长。
人的改变,来自内在与外在的双重力量。如果一家企业随便就能招到满意的员工,那么企业还会用心对待员工,尊重员工吗?换言说,若一个员工随便都对找到工作,那么他会忠诚敬业,勤劳肯干吗?所以只有招聘单位和求职人员共同进步,社会才能发展。
当然,作为今天的人才市场,其作用就不仅仅是发布人才信息了,更多地是要帮助企业或个人成长。人才市场不仅要做企业的工作,要求企业改善办公环境,薪资待遇等,还要做员工的工作,要求员工改变观念,提升能力,创造价值。只有共同改变,企业和人才才能够进行有效地对接,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与经济的损失。如果双方都不愿意去适应对方,为了对方而改变,那么这个矛盾只会越来越大。最终,企业发展不利,对人才成长也不好。
所以说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站在行业的高度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会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若是认为对方要求过分,那为什么竞争对手就能够满足呢?当对方的需求被竞争对手满足时,你认为自己还能招得到人,或者说找得到工作吗?你只有比竞争对手更优秀,做得更好,才能得到比别人更好的结果。否则,别人没有必要选择你。
物以稀为贵,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一样。可问题是目前企业和人才都不稀缺,想要让别人认同你,那么首先要降低自己的要求,不能一步到位。因为信任是需要时间的,你希望别人相信你,可是人家凭什么信任你?老板和员工之中都是有好人的!可并不见得好老板一定就会遇到好员工。所以我们先要学会适应对方,你才有资格,有机会来要求对方。你若是一个好老板,相信员工跟着你时间长了也一定会发现,你若是一个好员工,相信工作时间长了,老板也一定会发现。只有双方共同进步,合作才能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