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都应尊重技能人才

   2023-12-16 互联网1470
核心提示:“上世纪90年代,我在国外时发现,很多中国留学生在读研究生,可当地学生读研究生的却不多,他们很多都直接进入了高级技能人才

   “上世纪90年代,我在国外时发现,很多中国留学生在读研究生,可当地学生读研究生的却不多,他们很多都直接进入了高级技能人才学校,也就是工程师预备阶段。这表明国外对技能人才真的非常重视。”

   说起尊重技能人才要形成社会氛围时,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磨长英以自己出国观察到的现象为例,说明西方社会对技能人才重视的程度。“在西方一些国家,人们喜欢当技工,一方面是因为技工的工资水平很高,甚至超过企业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西方一些国家营造的尊重技术人才的氛围很浓。所以,很多人会选择技工方向。”磨长英委员认为社会氛围的营造很重要。

   “我在地方政府担任过负责招商引资的副市长,有些加工制造业企业老板向我反映,企业特别缺技术人才。”磨长英委员以自己的工作感受说明在一些地方技能人才匮乏的现状。她认为, “我们国家很重视学历教育,但对技能教育重视不够,所以造成高技能人才缺乏。”

   磨长英委员说,学校、培训机构培训的人才和企业需要的人才脱节,也是造成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技能型人才的原因。“根据我的观察,一些地方的职业学校会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学科设置。但如果调整不及时,就会造成本区域的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与本地区实际需求的人才不配套的问题。一些职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采取企业和学校合作的形式,这种‘校企联合’是件好事。”磨长英委员说。

   另外,磨长英委员对一些家长送孩子去职业院校学习的心态也心存忧虑。 “一些家长送孩子进入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学习,有时候就是怕孩子不上学会在社会上乱跑、惹事,所以送到学校过渡一段,缓和一下就业,不太考虑这个小孩以后真正想干什么。”

   对于师资力量问题,磨长英委员也有过调研和关注。她说: “目前,有些师资力量的引进采取的是从校门进校门式的,招聘的老师没有在基层或者企业工作过,对就业需求了解不多。因为老师本身没有实践经验,所以实际教学质量就会存在问题。”她建议技工院校和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到企业工作一段,哪怕是半年或一年,再回到教师岗位。 “不能从课堂听讲到课堂授课,从课本到课本,这样教出的学生企业还是不能用。”

   “说到底,还是一个社会氛围的营造问题。如果全社会都能尊重高技能人才,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真正从待遇和社会地位上得到尊重了,产业升级和人才匮乏的困难将不复存在。”采访最后,磨长英委员感慨地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