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谈团队,但团队仍然困扰着大多数的创业者。
团队是什么?
假如你一个人能做完所有的事,当然就不需要团队。但问题是你能么?团队更多的时候只是个无可奈何的结果,它的存在,是基于1+1大于2的良好愿望。
1、团队成员构成。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创业之初一定要找性格相同的伙伴,这样工作效率高、决策快,更适应“先生存”的企业法则;
等到企业做到一定程度时,再找性格互补的伙伴。此时“生存”问题已暂时解决,性格相近的人在一起,容易站在同样的高度看问题,犯同样的错误,不太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2、核心团队的持续认同。
很多创业者之所以失败,不是死在创业初期最困难的时候,而是败在企业快速发展时核心团队却不能持续认同而最终分崩离析。
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教训。当初刚创业对,大家心潮澎湃、干劲冲天,一起加班、一起熬夜、一起追客户,同甘共苦;等到企业发展了、赚钱了,相应的问题也就出来了:凭什么老板得大头自己得小头?等等。
如果利润全分配完,肯定不行;如果不分配,他们只有工资,也不行。最终导致团队成员各奔东西。其中一些人离开之后,自己开了公司,让我平白给自己增添了几个竞争对手,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竞争对手,那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对手。这就是因为没有解决团队持续认同所带来的伤害。
要解决持续认同的问题,团队成员之间必须做到“共创(业)共(分)享”。有三种方法可以借鉴:
●分配干股。创业之初一般是一个人出钱,其他人出力,这就意味着其他人是打工的。如果他们一直打工,核心团队的概念就不能真正形成。这时,你要懂得“割肉”,分配部分干股给核心团队,把他们的劳动力转换成所有者的股份,从保姆变成主人。
我的经验就是,把股份无偿转让,让自己的份额从70%降到40%。但目前绝大多数的创业者好像还做不到这一点。
●共同出资。这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做法。就是在开始创业时,大家共同出资,这样就避免了一个人出钱然后无偿分配干股的尴尬局面。只有大家一起出钱了,创业团队中的每个人才会都去珍惜、更加努力,才会形成真正一致的东西。对于没有太多资金的伙伴,甚至可以采取打借条充当股本的方式。
●高薪。当然,也会有部分核心成员不一定在乎你给的股份,毕竟创业之初的干股或多或少有点空头支票的嫌疑,他们可能觉得高薪更实在。这时,你不妨主动或被动地采取纯粹高薪的方法。
3、核心层和管理层。
对于核心成员,可以通过分配股份等多种方法,尽可能保持稳定;但对于其他管理人员,则尽可能地给以高薪。因为此时高薪带来的结果才是真正的低成本。可惜很多老板想不通。一个从骨子相信自己的人,绝不会牺牲太多的股权。
当然,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一定要慎谈团队,千万不要在创业之初为了团队而“团队”。因为很多时候,你一个人单枪匹马出来创业,给不了高工资,暂时组建不了团队。不妨一个人先干,等打出一片天地后再讲团队不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