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刚刚跨入11周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评论:干什么都可以赚到钱,但是你最适合干什么赚钱就很难讲。年仅11岁的巴菲特就表现出比常人更敏锐的嗅觉,居然购买了股票。而他对于股票的兴趣也因此而一发不可收拾。11岁就开始朝向成功的目标迈进实在是够快的啦。
想想自己那么大的时候,还整天和同学打闹,回到家就知道看电视剧。对于未来 、人生基本上连一个概念都没有。回顾一下很多成名人士大多有这样的感慨:凡事迟干不如早干。伟大的作家张爱玲女士更是抱定了一个宗旨:出名要趁早。而事实上,很多人适合干什么在其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萌芽了。比如:
9岁的琼瑶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蛙》。后来的琼瑶能够成为言情小说的祖师奶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只有九岁哦,那个时候我好像还在学跳绳玩游戏,怎么也不可能回去写小说的!
15岁的金庸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 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这也就是金庸后来创办《明报》能够成功的先兆吧!实在是太厉害了,15岁就能用所学的知识狠狠的赚一笔,俨然一个小富豪。15岁的我只知道向父母要钱,根本不敢想象自己会有赚钱的能力。
有人说:从小看到老,你可千万不可小看了那些孩子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