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寒窗苦读,学业生涯走尽头。又一批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为了“更稳定”、“更轻松”的工作环境,许多大学生在本可以通过自身实力获得一份工作的情况下,动用着一切关系希望谋得一份好差事。在“父就业时代”背景下,学子们展开了一场“拼爹游戏”。
连日来,记者在几场招聘会上现场以抽查等方式对求职者认为的最有效的就业方式进行了调查。在填写调查问卷的541人中,73.5%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过家庭、个人社会关系和找熟人更容易找到工作,通过招聘会、学校组织的就业推荐活动等是其次。
学生:有关系就是有能力的体现
“我也不喜欢被包办,但是现在的就业情况下,家里安排的我也会接受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三学生王丹坦言,自己连高考时候的专业都是父母选的,与很多同龄人一样,父母为自己“操心太多”,什么都喜欢“包办”,“只希望我安安分分的学习,毕业后有个安安稳稳的工作”。
“我虽然对这种‘包办”不太情愿,就业这么难,家里能帮着找份好工作自己可以少打拼很多年。”王丹说。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并不罕见。”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一位负责人表示,如今,许多家长在孩子读大学报志愿的时候,就已经根据自己的社会关系,帮孩子选择了相关专业。比如有在医院当领导的亲戚就让孩子去学医,有做官的就让孩子考公务员……
毕竟在所有大学毕业生的父母当中,有稳定社会关系能帮孩子某个好差事的还在少数。也有毕业生认为靠关系找工作不应该被仇视,但不是玩儿“拼爹游戏”。
“有关系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外语学院韩语专业的李小木已经与一家外企签约,她表示,自己并不是靠家长找到的工作,而是靠自己在学生会担任干部一职,参加活动时认识了许多单位的负责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也有持不同看法的大学生。工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的韩峰就认为要靠自己走好人生的第一步。“靠关系找工作弊大于利,没了选择的权利,即使不想干了也不好意思辞职。”
企业:反感大学生靠“关系”找工作
通过招聘会现在已经在化工厂实习的应届毕业生格里认为,找好工作还是要靠人社会关系和找熟人 ,“招聘会只不过是形式 ,招苦力招牛马的,你去吗?现在啊,好工作都是拿钱砸出来的。”,好单位在招聘现场都看不到,话语间有些无奈。
对此,记者询问了近50余家的用人单位负责人或人事主管,他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 “走关系”的应聘者,虽然大多数企业认为“关系就业”很正常,不会刻意去排斥,但是超过85%的企业表示反感。
某没有表示反感的单位主管认为,“人员水平差不多为什么不用关系呢?最起码放心,又不会说走人就走人。”但是,除非“有的关系是和单位发展紧密的 ,这种人就是水平再差,就算不上班单位也会养的”,作为年轻人最好还是应该靠实力说话,因为“水平不够一般会被单位找个理由开掉的”。
无论是不是在招聘期,公司的员工经常接到电话有要拉关系进公司的”,郑州某民营企业负责招聘的吴小姐说,“我们公司没那个能力去养闲人”,很多时候会告诉公司员工用“这个职位专业性要求高”等这样的话去婉言拒绝他们的“亲朋好友”。
博思人才网提醒:靠自己才能站稳脚跟
靠关系谋饭碗自古就有,但是现在高校扩招后,“作为时代骄子社会并没提供这么岗位”,所以“为工作找关系”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尤为显眼。
一直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鲁东大学辅导老师鲁守栋说:“不可否认通过人脉资源寻求就业机会仍是现在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人有趋利避害性,通过人脉找到的就业机会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好的,但对社会而言,无疑是不公平的。这是囚徒困境之难题,一方面要求就业率,一方面都想找到好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倡导社会公平与正义,有难度。”
博思人才网温馨提醒,现在不仅是大学生找工作难,高校的教育与用人单位的脱节也使企业招不到适用的人员。其实没有经验,没有社会基础的毕业生靠自己的能力找份工作锻炼,才能在企业站稳脚跟,对未来发展也才更有好处。否则,靠关系进了单位就 “没了选择的权利。因为是靠关系求别人进来的,即使不想干了也很难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