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启幕的招聘会上,相当一部分企业遭遇了尴尬一幕:3.4万毕业生入场求职,共有1100家用人单位为同学们提供了4万个工作岗位,但有约1/3的招聘展台遭到了冷遇,有的公司一上午甚至没收到一份简历,最终,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的仅9400人。9月13日,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启动,350家招聘单位提供工作岗位13395个,吸引了20000多名求职者,但当天仅有5321人和招聘单位达成了用工意向,个别企业仅仅收到一两份简历。
这些招聘会的状况印证了毕业生就业结构错位的理论,门庭若市和门可罗雀形成了强烈反差。大学生在遭遇就业严冬的同时,一些企业的招聘状况却极为不佳。而大学生的不惧待业,则反映了他们择业的新思考、新变化。如此趋势,企业方若想吸引更多毕业生的目光并且从中挑选到适合自己的新人,也需与时俱进,洞悉大学生的择业意向。
目前,应届生以及在校大学生是如何看待就业的?针对该问题,前程无忧与联合人力网展开了网上调查,调查经历3周,收到样本数759人,其中在读学生所占比例为32.41%,应届毕业生为44.01%。
■求职途径:55.80%的大学生利用招聘网站
在求职途径上,不少同学认为,现场招聘会的形式不免有些落伍。在招聘会现场,来自西安科技大学的邱同学说:“我认为去招聘会之前最好对参加的公司有一定的了解与准备,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如此。招聘会多为一天的规模,学生也只好拿了简历在人山人海中盲投,看似面对面,其实更为盲目。身边有许多同学都不参加招聘会了。”确实,网络招聘在人性化、便捷性上要优于现场招聘会。而对于年轻的学生人群,很多人借用网络招聘平台来撰写并投递简历。
刚就业的小张说,他目前的工作就是通过前程无忧招聘网站投递简历获得的。小张曾遭遇过一段时间的“海投”状态,也有过一段时间的杳无音讯的真空期,但随着对网络招聘平台的深入接触,对于招聘网站的设置、页面信息的排列有了更细致的了解,他说,经常刷新与修改简历也能使得自己的简历更容易曝光在企业HR的眼前。而同时,他表示更愿意把简历投递给职位描述更详细的企业,认为职位描述详尽的企业更能给他安全感。
■应聘专业:48%的大学生希望专业对口
先就业后择业的口号已经流传多年,但在大学生心目中,第一择业对象仍然是与自己所修的专业相关的对口工作。不过,这个比例有下降趋势,不少同学已经能够接受专业不对口的现实,其中更不乏因为自身兴趣或者行业发展因素而主动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的胡同学说,自己学习的是建筑专业,当然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样会更加有利于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而陕西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李同学说,只要有好的企业,专业对不对口他并不是特别在乎,因为自己的专业就业面较宽。
前程无忧调查数据显示,“以个人兴趣为主”为择业导向的学生占23%(见图一),“看经济走向,选择投身热门行业”的比例为10%,而“没特定方向,有雇主聘用就可”为13%。
■工作期望:48%的大学生渴望收获工作经验
从工作中最想获得什么?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近一半大学生认为“宝贵的工作经验”是工作中首先要收获的。目前,工作经验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是否顺畅的最直接障碍,在最缺失此项的前提下,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经验便成了学生们的当务之急。
不过,“规划未来事业发展的方向”所占的比例也达到了值得关注的32%(见图二)。无忧专家认为,随着职业规划理念的深入,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的定位与发展以及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会愈发敏感,以此作为第一就职收获的比例还会有所提升。
调查还显示,大学生希望在半年至1年就能达到自己工作目标的人占27.04%,1年至1年半的人占20.58%,希望半年内速成的占18.34%。无忧专家认为,学生对工作目标的达到较为迫切,这也给企业方作了提醒。正如调查数据所显示,若在此期间没有工作可以上手,或是认为没有发展机会,则会大大打击其工作积极性,而换工作随之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工作性质:多数大学生愿意被派出国
如果是派去发达国家工作,自然是求之不得的美差,但事实上此等好事一般不会轻易落在职场新人的身上。今年刚毕业在某外资设计公司就职的小磊说:“公司这次有一批去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机会,我虽然知道那边比较苦,但挣扎之后仍然报了名,因为公司将提供给出国员工一笔较为可观的收入,而如果在那边工作,积累了工作经验,回来升职加薪的速度也可以加快。”
而万宝盛华关于“工作迁移”的调查,包括了全球27个劳动力市场的31574位受访者,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人们对工作迁移的看法和态度,其结果表明,中国内地超越美国,成为亚太区人才最愿意前往工作的国家。但从全球来看,美国、英国和西班牙成为人才最愿意前往工作的国家。
无忧专家认为,目前大学生要较原先的职场人有了更开放更积极的心态,他们认为年轻就是奋斗的资本,先苦后甜可以接受并且有着一定的认同感。而如果是去一些偏远或者较穷苦的国家或地区工作,只要有加薪或者较为明朗的升职机会,如果综合考虑下来条件尚可,则大多数大学生愿意为之拼搏。
■薪资期待:四成大学生认为会低于市场平均
从调查结果来看,“工作经验”与“职业发展空间”是大学生目前就业最主要考察的两个环节。而薪资对于大学生而言还没达到最主要的地步。很多高校毕业生普遍认为,在大学生就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强调过高的薪资不太实际。
调查数据显示,过四成的学生自认为自己首份工作的起薪会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而认为会达到市场平均水平的占到52.96%,余下仅5.40%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薪资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不过,在被问及“你预期自己工作2至3年后的薪金有多少升幅”时,23.58%的学生认为将在56%以上,选择16%~25%的薪资上升幅度的比例为18.31%。可见,大学生对自己薪资的涨幅期待甚高,有些同学甚至喊出了“可以开头苦,但不能一直苦”的就业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