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大军”,就业市场上不可小觑的队伍

   2024-02-18 互联网980
核心提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传统观念的改变,步入60岁的银发大军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一支不可小觑的队伍。在一些特殊领域,银发族甚至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传统观念的改变,步入60岁的“银发大军”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一支不可小觑的队伍。在一些特殊领域,“银发族”甚至比年轻人更受欢迎。在老年人再就业的高涨热情下,争议之声也随之而来,配套政策和保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亦走入大众视野。

  “银发族”青睐再就业

  据统计,至2009年底,中国老年人口已达1.67亿,占全国人口的1/8,约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5,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预计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到人口比例的31%。

  “未富先老”,在中国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迈入“银发浪潮”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再就业”,其就业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高薪聘请型。这一类老年人的特点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技术类岗位多年,经验丰富或拥有一技之长。退休之后有完善的养老保障,没有经济压力,出于“闲不下来”选择了“退而不休”。第二类,自主创业型。子女成家立业后,老人没有家庭生活负担,遂利用积蓄搞起了创业。第三类,无奈打工型。这类老年人往往没有文化,缺乏一技之长,子女教育水平偏低,即使有一份工作,生活也不富足。

  需要指出的是,在目前的老年人就业市场上,第一类占据了主要部分。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离退休科技人员500多万人,其中,年龄在70岁以下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身体健康、有能力继续发挥作用的约350多万人。

  老年人再就业的新问题

  “退休人才有耐心、能吃苦,责任心很强,不会老是想着跳槽,对薪资报酬的要求不高。”贵阳市一家儿童培训学校负责人说。

  记者采访的一些用人单位负责人也坦言,原本想招聘年轻人,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老年人,主要原因是看中老年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强大的人脉关系。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普遍面临中高端人才匮乏的窘境,聘请老年人,比刚毕业的大学生更能在短时间内为单位创造机会和效益。而老年人的另一优势还在于,他们大都有完善的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新单位无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大大降低了单位的人力成本。

  老年人成为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抢手“饽饽”,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国情下,这种状况引发社会各界的担忧。不少年轻人就认为,现在找工作太难了,老年人再就业抢了自己的“饭碗”。

  在老年人再就业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一方面,是“银发精英”的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没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想再就业,却面临着年龄歧视等问题。同时他们又都面临着缺乏就业保护和维权难的问题。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我国在退休人员再就业的劳动关系方面尚存在法律空白。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未将退休再就业人员纳入保护范围,用人单位和返聘人员不能依据法律主张权利和承担义务。由于缺乏配套的老年人才市场引导机制,老年人再就业一般都是靠朋友或者熟人介绍,而通过这种“地下操作”的方式找工作,老年人十分容易吃“哑巴亏”,遭遇年龄歧视、随意解雇等问题。

  亟须完善老年人就业服务保障平台

  对于各界热议的“抢饭碗”之说,不少专家认为,再就业老年人的整体数量不大,与年轻人形成差异化竞争,实际上是良好的就业互补。养老不一定就是将人力资源闲置起来,只要适度适量,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再就业也是种积极的养老方式。而企业如果能够重视并认真规划,老年人的技能和经验可以培养一大批年轻人。

  “我国老年权益保障法提出,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参与社会发展。我们可以借鉴日本、新加坡等国经验,将老年人再就业的领域和操作环节细化,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禁止年龄歧视,保护老年人再就业又称为'二次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正当权益。并尽快建立弹性退休年龄和工作时间政策,实现社会发展与满足老年人'有所为'愿望的双赢结局。”南京大学法律系博士李文军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