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太原市人才市场时发现,被称为“跳早族”的大学毕业生屡见不鲜。许多已握有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仍活跃在各大招聘会上,期待找到待遇更好的“下家”。(12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
不只是太原,“跳早族”处处都有,而且“族群”快速膨胀。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超过600万,但有38%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离职。也就是说,2009年全国有228万毕业生成为“跳早族”。今天已不是一职定终身的计划经济年代,“跳槽”无可非议,然而“跳槽”一旦成了“跳早”,并且越跳越早,就难说是正常合理的了。
“跳早族”改换门庭的理由大致有三,一曰“发展空间不够”,二曰“薪资福利偏低”,三曰“想改变职业和行业”。然而堂皇的理由后面,往往是对盲目乱跳。有一段对话状摹了“跳早族”的经典心态:“你为什么辞职?”“这不是我要的生活。”“那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不知道……”显然,大学毕业生把“跳槽”演绎为“跳早”,是浮躁通过这些职场新人在职场上留下的漫画化投影。
因为耐不住寂寞,只想一蹴而就,不愿脚踏实地,从头积累,黑熊掰苞米一样的“跳早”,只会越跳越糟。盲目浮躁的“跳早”,结果是多输。对毕业生而言,不利于职业能力的提升与职业生涯的发展;对用人单位而言,会浪费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对高校而言,毕业生中“跳早族”太多,也会损坏其口碑,影响以后毕业生的就业。但归根结底,输得最惨的是“跳早族”。更不必说,缺乏责任感,没有敬业心,哪怕自己不“跳早”,最终也会被用人单位辞退。
不论就业市场如何潮起潮落,求职者的素质始终是一把不会褪色的金钥匙。但是素质如何,决不是看出自哪个名校,从某种意义讲,就是有责任感,有敬业心,能放出眼量,能从长计议。缺了这些,实际上是自己封杀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哪一个志在长远的公司,为自身负责计,会给一个“干一行、怨一行、弃一行”的人开绿灯?从这个层面考量,如果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就必定会做“跳早族”,而因为是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跳来跳去,结果只能是越跳越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