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言行粗暴的现象日渐猖獗。在过去的14年中,我们就员工在职场中所遭受的待遇,对数千名企业员工进行了调研。有9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遭受过粗暴对待。2011年,有50%的人表示,其在一周内至少会遭遇一次粗暴言行,而这一数字在1998年还只有25%。
由此造成的损失正在损害企业行为准则的底线。几乎所有遭遇过粗暴对待的人员的反应都很消极,某些情况下,他们甚至会公开报复。当员工感到自己不被尊重时,他们的创造力也会降低,许多人会在忍无可忍时选择离职。约有一半的受访者会故意消极怠工,或是降低工作质量。
粗暴的言行同样也会损害客户关系。我们研究发现,当人们认为一家企业的员工态度粗暴时,无论这种态度针对的是他们自己或是其他员工,他们一般都不会再购买这家企业的产品。哪怕只是目睹到一次令人不快的交流,客户都会因此而对员工、企业甚至企业品牌产生负面印象。
为能找出职场中粗暴言行的普遍程度、种类、原因、造成的损失和解决方法,我们共计收集了美国和加拿大的1.4万多人的数据;我们曾对员工、主管、人力资源高管、总裁以及CEO们进行过调研;我们也曾通过调查问卷、做实验、组织讨论等方式,与医生、律师、法官、执法官员、建筑师、工程师、咨询师以及教练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如何面对和处理粗暴的言行。
经过调研,我们得出了两点结论:言行粗暴的代价高昂;但很少有企业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更不用说采取遏制措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我们的发现,细化相关的成本,并提出一些解决之道。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言行粗暴的具体表现形式吧。
地狱来的老板
我们都听说或者经历过“地狱来的老板”。主管持续不断的敌意行为所造成的压力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是恶果。我们曾与一位叫马特的男子交谈过。他告诉我们,他的上司拉里是个情绪反复无常的混蛋。拉里常常羞辱下属,贬低他们的工作表现,甚至是对他们的工作大加责骂,尽管很多时候责任不在员工。(本文中人物的名字和真实身份都做了修改。)拉里对客户也很粗鲁。一次,他同马特一起去一位老客户的店里。拉里对客户说:“你继承了你爸的传统。这个店以前就很垃圾,到了你手里,还是一样的垃圾。”
马特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最后他冒险将拉里告到了人力资源部。(他并非是第一个投诉拉里的人。)遭到一番训斥后,拉里并未做出道歉,只是表示,在他“本该用苍蝇拍”处理事情时,可能“用了原子弹”。几周后,拉里当选为该年的最佳区域经理。三天后,马特心脏病发作。
马特的故事可能有点极端,但不受控制的粗暴言行确实在职场中很普遍。我们听到过一个故事,某家公司的老板一贯蛮横,以至于他的员工和供应商设计了暗语(“老鹰来了”),以便相互提醒老板到了。此事的惟一正面影响是,员工能够相互分享彼此的不满,并因此建立起亲密的友谊。20世纪90年代这家公司倒闭后,员工们还自发建立了一个关系网,并活跃至今。
某些情况下,企业里的整个部门都会被传染上言行粗暴的恶习。珍妮弗曾在某个行业工作。这个行业汇集了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为了能在这个有创造性的领域里发挥所长,他们甚至不在意微薄的收入。他们普遍认为,要留在这里就得付出代价。
在珍妮弗所处的办公环境里,大声摔门、交头接耳、相互排挤以及公然漠视他人时间的现象比比皆是。多年以后,当回想起老板的咆哮声时,珍妮弗 依然会局促不安。她曾因为在内部备忘录上忽略了一个不起眼的印刷错误,而遭到老板的大声训斥:“你犯错了!”当时,低阶员工之间存在大量摩擦,而那些愿意留下的人似乎也被同化了,也同样采用粗暴的方式对待新进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