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过期新鲜人”如何突围应聘

   2023-06-15 互联网2920
核心提示:尴尬的“过期新鲜人”如何突围应聘?请记住:  在招聘会上,除了大批青涩应届生、工作几年准备跳槽的职场人外,他们是一个特

       尴尬的“过期新鲜人”如何突围应聘?请记住:

  在招聘会上,除了大批青涩应届生、工作几年准备跳槽的职场人外,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可能因为考试或其他原因,毕业后一直未能就业;或曾经有过短期的工作经历,目前又计划更换。这类人群,和毕业生比没有年龄优势,和职场人比没有工作经验优势,一种更确切的表达方式把他们叫做“过期新鲜人”。

  节后,省内各大高校陆续开学了。这意味着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各场供需见面会也即将拉开帷幕。“过期新鲜人”在新一轮的招聘季中应该如何突围呢?

  现实:过期并非绝对劣势

  “过期新鲜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在过去一年里什么都没有做的,这些人基本上算是晃荡了一年,并没有从实际工作中学到经验,他们和应届毕业生区别不大;还有一种是工作一年,正好处在一年找工作的换档期。

  从企业角度来说,他们更愿意招有工作经验的,一年的工作经验虽然不会有太多的附加值,工资要求其实和应届毕业生差不多,但是他们对整个职场和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基本认知。另外,企业在用人的时候会考虑成本问题,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人,在这方面就能节省很多成本。所以,“过期新鲜人”在就业方面比起应届毕业生并不存在劣势,除非就业经历非常糟糕。

  就业指导专家表示,“过期”二字首先反映的是一种心理,它会给大家造成过季等一些心理反应,但这种心理实际上是学生自己的猜想。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并不很看重学生哪一年毕业,不会因为去年毕业或是前年毕业就予以否定。

  成因:期望错位碰壁被剩

  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宁佳英表示,“过期新鲜人”并不是一个偶发现象,这类群体基本上在每一届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都占有1%-2%的比例。在整个毕业生的总数中,“过期新鲜人”占的比重或许不算多,但学生毕业半年后再统计的数据显示,该群体的比例数就普遍略有提高。

  分析“过期新鲜人”的构成发现,工科生成为“过期新鲜人”的几率会比文科生、商科生偏高。但比起着手考研、考公务员以及出国等,因个人原因而形成的“过期新鲜人”较多,是因为个人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期望值与实际就业状况条件不符以及无就业倾向等。

  宁佳英指出,相当一部分的“过期新鲜人”出身优越的家庭,从小到大都是家中的娇娇女、宝贝儿,家人未对子女有过就业引导,或学生自身对就业、找工作也没想法,这些人就会缺少就业的压力及紧迫感,毕业后理所当然地被人力市场“过剩”。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过期新鲜人”,社会适应力弱、依赖性强,而家中又没太多的社会关系,同时自我认知、就业期望值与人力市场实际状况条件不符,他们也是职场上的弱者,最终也将被剩。宁佳英提出,“过期新鲜人”如果不能对职场中的自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与定位,碌碌无为或是固执地锁定一个错位的就业期望,新一轮的招聘,这部分人还将继续碰壁。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