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离谱”创业自建创业基地

   2023-11-15 互联网1880
核心提示:  似乎没有比这个更“离谱”的事情了,尤其对怀揣创业梦却白手起家的年轻人而言:建一个大学生创业基地作为创业项目,自己迈

 


  似乎没有比这个更“离谱”的事情了,尤其对怀揣创业梦却白手起家的年轻人而言:建一个大学生创业基地作为创业项目,自己迈向成功的同时带动其他企业共同成长。事实是,在青岛,5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居然就在做这件事。

  位于馆陶街2号的渣打银行旧址,曾历经风云变幻、几经人事更迭,在建成86年后的今天,这一老建筑重又修葺一新,迎来了这批平均年龄仅24岁的创业者。房子已被这些年轻人整幢租下作为创业孵化基地,为更多试图创业的毕业生提供资金及场地支持。除了1700平方米的创业基地空间,他们还聘请了十几位企业管理、投资、法律、会计等领域的资深业内人士作为专职创业顾问,这些人中不乏有人放弃几十万上百万元的高薪选择栖身于此。

  不是“富二代”,也非“官二代”,全部出身于工薪阶层的5个年轻人的创业经历被很多人解读为“一个精彩的故事”。

  23岁的张燕妮是这一创业项目的发起人,2010年毕业于青岛外贸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这个说话快言快语的女孩子并不讳言自己“一直有创业的想法”,尽管她在读书期间参与创业实践的机会并不多,甚至连女孩子们喜欢的化妆品、首饰等小玩意儿都没有推销过。大学期间,听多了师兄师姐们关于就业压力大、就业环境差的种种抱怨,张燕妮想得最多的却是,“还得从自身找原因,要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这个总觉得自己“想法很怪”的女孩子,在大三实习那年,从一次次敲门开始,迈开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步伐。

  当时,张燕妮在青岛一家大型外贸公司实习,其间,有一些问题特别希望得到公司一位资深高管的指教。没有迂回,这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选择了直接敲门的方式。“刚开始,褚总不理我,我就一次次找他,终于有一天,他肯听我谈谈我的商业计划书了。”她清晰记得自己等候了足足8个月。

  张燕妮口中的“褚总”,名叫褚建光,43岁,如今已被张燕妮“挖”来,担任创业孵化基地负责投资的创业顾问,具有近20年的投资经验。

  在褚建光眼中,张燕妮是个不折不扣的“很缠人”的姑娘:“她敲门总是很认真地敲,开门后,我告诉她有事,请她先出去,谁知过会儿后,她又接着敲,最后实在被她敲烦了,我决定坐下来听听她的想法。”

  其实,让褚建光最后下决心倾听的正是张燕妮的这份执著,“投资人更关注的是创业者的执著,在投资过程中百分之百会遇到困难,这个时候,规避困难的技巧不是关键,而执著的态度确实很可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