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白描 没有上下级概念死也不加班

   2023-06-15 互联网3080
核心提示:  出场人物:-“90后”实习生陈浩 -“80后”主管王小琪  有团队的地方就有规则,不管这规则合不合理,为了生存,职场人都

 

  出场人物:-“90后”实习生陈浩 -“80后”主管王小琪

  有团队的地方就有规则,不管这规则合不合理,为了生存,职场人都会尽力恪守着。突然有一天,“90后”来了,这些个性鲜明的毛头小孩可不在乎什么规则,随心所欲地不按常理出牌,结果办公室里一下子方寸大乱。

  提起“90后”实习生陈浩,“80后”主管王小琪无奈地说,我以为我们当年就很叛逆,结果“90后”来了,把“80后”制服了。

  “90后”白描

  没有上下级概念

  死也不加班

  不清楚自己要什么

  沟通靠网络

  “80后”眼中的“90后”:对规则有谱没谱啊?

  “80后”王小琪是一家媒体的活动策划主管,上半年招了几个“90后”实习生,陈浩就是其中之一。本以为自己和“90后”也差不了几岁,沟通应该没有问题,结果几个回合下来,王小琪对这几个孩子没招了。

  第一次给陈浩布置的是文案工作,写一个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是现成的,套在模板上就好。王小琪每天看见他在电脑前很忙,放心地以为他在做文案。到了该向上面交报告了她一看,陈浩居然还没写一个字。王小琪问他:“你每天都干什么呢?都过去一个礼拜了。”回答是:“我在酝酿情绪。我考试前都是头一天背书,考得特好。”

  没上下级概念是王小琪对陈浩一个深刻印象,比如他从来不称呼上司的职务,对所有人都直呼其名,岁数大的就会在人家的姓前加上一个“老”字。认识新同事就先会问是什么星座的。和同事出去吃饭,自己的菜上来了,不会先让一让别人。

  他在职场说话直接,不怎么考虑别人的感受,但却很在乎自己的形象,常动不动就从网上给别人发自己最近自拍的照片,问:“我是不是瘦了?”“我这个新发型怎么样?”几乎所有的沟通他都依赖短信或者QQ,每天响个不停。

  陈浩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崩溃!”太多的事情能让他崩溃,比如加班,大家都在加班,却只有他一个人若无其事地收拾东西回家。比如失恋,一次王小琪接连几天看见他不刮胡子、不洗头发、不换衣服出现在办公室,一问才知道是陈浩一直追求的女生有了男朋友,他心情不好。这样过了半个月,陈浩又穿得干干净净地出现在办公室,高兴地说那个女生分手了,他又有机会了。不到两天,他表白遭到拒绝后,又开始颓废地上班。

  在他失恋的那段时间里,一天早上王小琪派他送个文件,结果到了下午还没回来。一打电话问他在哪儿,陈浩有气无力地说:“我心情不好,我就随意走走。”王小琪哭笑不得地说:“你慢慢走,别中暑啊。”

  “其实他很聪明,也能吃苦,但做事凭的是兴趣。”王小琪还是看到陈浩的闪光点,在持续两周一个户外活动中,陈浩就很卖力气,每天都顶着太阳在外面张罗人员调配。那是因为他喜欢这种接触人的工作。后来单位将他从外联组调动文案组,这个工作只跟电脑打交道,第二天他就炸了:“我不干了!”

  王小琪在业余时间上在职研究生,班里同学从“70后”到“90后”都有,老师讲完一节课,“90后”总在抱怨讲得不好,“70后”和“80后”却总觉得多少有点收获。

  “90后”:“规则是用来打破的”

  “90后”陈浩一米八几的大个儿,上班穿圆领T恤、运动鞋,书包里装着手机、PSP、iPad。让他评价一下自己,他就表述了自己的学校、专业以及家庭情况,而不会用是否热情、勇敢、执着等感性词语来形容自己和别人。

  “我不是不懂礼貌,而且觉得直接叫名字亲切。”先说起在职场不称呼别人职务的习惯,陈浩说,他有时候也直接叫自己爸妈名字,在职场上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当。“我更愿意当别人是朋友,领导也好、同事也好,都一样。我可不习惯点头哈腰地给别人当孙子。”

  陈浩来这家公司之前,他在一家外企实习,单位几乎天天加班,老板还喜欢下班时间开会。“好像显得很忙一样,其实上班抓紧点时间,也能解决问题,干吗非得加班,故意制造忙碌呢?”陈浩说,这是个坏习惯,反正他打死也不加班,下班和周末都是自己的时间,谁也不能占用。因为不爱加班,他曾经多次惹怒了领导,但也根本不在乎。

  “办公室穿得特别点也有人管。”陈浩问记者,是不是和别人不一样就不行呢?谈到他是否考虑周围人的感受时,他说,那别人有没有考虑过我的心情和感受?“说话直接才是真心话,拐弯抹角地表达别扭不别扭啊?”

  在陈浩看来,所谓的职场法则是用来打破的,如果这个法则违反自己一贯的法则,那它就什么也不是。

  陈浩说他的理想是当主持人,所以才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问他为什么想当主持人,他也说不上来。

  陈浩羡慕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他的一个同学已经签约了一家单位,向领导请假说想骑车去西藏,领导居然准了一个月假。他希望也在那样的单位工作。“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允许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就行。”

  专家: “90后”用戏谑对待严肃

  职场规则很严肃,但“90后”不以为然。智联招聘校园部高级经理孟广为“90后”总结了几句,其中之一就是“对待事物的态度是嬉皮与英雄”:我们认为严肃的事情他们往往用一种戏谑的态度对待,但他们也有自己心目中英雄和榜样。比如搞怪的毕业照、不在乎职场法则、工作热情全凭兴趣,都是出于这个特点。孟广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90后”实际很“宅”,在现实人与人交往中会有点不知所措,如果接触不适应,或者得不到想要的。“90后”会更“宅”下去,进而不能和社会接轨。

  社会心理学家徐青林表示,不论是几几后,首先都是生命个体。在与“90后”沟通的时候,管理者不必一定要高高在上,居高临下会让彼此的关系比较远,建立信任的关系对管理至关重要。人们拥有开放的心态,接纳自己和他们的不同,用其所长,敬其所异。“90后”的自我和不懂事,也如当年的“70后”、“80后”,该批评和让“90后”反思的时候不姑息。若内心接受彼此平等,同时给予对方成长的机会,“90后”们会更加可爱。

  本报记者 傅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