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80后硕士创业 开家教公司拍课程大片

   2023-06-15 互联网2960
核心提示:朱亮(中)和双胞胎兄弟共同打拼了七年  他们来了  80后创业者  身份名片  姓名:朱亮  年龄:27岁  身份:电影大片


朱亮(中)和双胞胎兄弟共同打拼了七年
  他们来了
  80后创业者
  身份名片
  姓名:朱亮
  年龄:27岁
  身份:电影大片式教学开创者
  学历:硕士
  血型:O型
  星座:双子
  爱好:阅读、电影
  商业模式:公司化家教、教学视频售卖
  3毛一斤的青菜和8毛一斤的有什么区别
  办餐厅亏了改成火锅店就火了
  为什么要创业,为了钱财,梦想,抑或社会责任?究竟创什么业,做餐饮,炒地皮,还是搞教育?我们创业的长处何在,融资、扩张、管理,或是专心搞技术?
  一对来自台州的双胞胎,哥哥杨明泰,弟弟杨明平,一个湖南长沙的小伙朱亮——年纪不过二十七八,但共同打拼已是第七个年头。如今,他们是杭州凯风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3位高管。
  冬日的一个午后,在杭州文一西路的一家教育培训机构里,创业“铁三角”回忆过往,说和千千万万青年创业者相比,自己最大的长处是“明白且坚定”。
  校门外开餐馆亏了十多万
  3人都是2002年入读浙江大学信息学院的,一路相伴,因为骨子里有着创业者的典型基因:“不安分”、“期待有想象空间的人生”、“渴望人生中的意外,无论好的或是坏的”。
  正是在这种基因的驱使下,2005年,号称浙大在校生在校门外办的第一家餐厅开业了。这家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南门外的星空餐厅,辟出能坐下一个班学生的超大包厢,随处可见女生钟爱的公仔、花朵……
  “开餐厅不是在捡钱吗?”读大三的他们抱着这样的心态开始了创业路。“3毛钱1斤的青菜,炒成一盘,能卖8块。”希望将餐厅转手的前任老板这样向他们描述餐饮业。
  转让的费用更是学生们心中的“跳楼价”:24万元的店面装修,加上若干月的房租,6万元就可拿下。
  开了张,第一道难题摆在眼前,厨师、服务员哪里去招?杨明平回忆当时的感受:满街走的都是人,就是找不到一个自己想要的。末了,他们找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一家餐厅,暂借了厨师。
  采购,让3人傻了眼。同样是青菜,品相好的一斤卖8毛,品相差的卖3毛。厨师买来疑似3毛一斤的青菜,报账时说“8毛一斤买的。”有时一斤猪肉拿回来看上去只有八两,但不可能一一把关。
  同样是一瓶啤酒,隔壁大酒店因为采购量大,批发商卖给他们8毛钱一瓶,卖给学生的小店要1块5。
  服务员的人数也成了两难,做学生生意,餐厅淡旺季客流量差得远,周末客人爆满,热盘出菜速度总跟不上客人的需求,容易得罪性急的客人,但平日里几个雇员闲着,也得发薪水。     服务员素质良莠不齐,有的人当着老板面表忠心,面对顾客却时不时给白眼。
  年终盘点,餐馆亏了十多万元,对学生而言是不小的一笔数字。
  3 个创业狂人并没有畏惧,理性的朱亮分析:贪污、克扣不是厨师的错,而是制度惹的祸。3毛一斤的青菜长什么样,8毛一斤的又长什么样,菜品采购难以标准化; 服务员的服务同样难量化,顾客呼唤一声,要求5秒钟还是3秒钟之内有回应?在最忙碌的时候,这或许是强人所难。“有制度的空子可钻,常在河边走,很难不湿鞋。”
  改做火锅一个月赚回一年亏空
  开一家能够量化、标准化管理的餐馆,是星空餐厅起死回生的希望。
  朱亮小心翼翼提出建议:“改做火锅馆”,好处有二:火锅菜品以猪牛羊肉为主,有供货商定时送上门,肉品质量和数量好把控;火锅属自助服务,服务员只要把菜品奉上,就无太多事情可做,服务质量可控。
  遭遇挫折的创业者不敢再盲目乐观,摸着石头过河,第一天,把两张桌子改成火锅,供不应求,再变成四张、六张……直到150平方米的店面容纳不了源源不断的学生,不得不扩大至400平方米。
  朱亮愉快回忆创业中第一次成功的滋味:一顿晚饭可以从下午4点吃到凌晨1点,桌子还是那张桌子,客人已换了4拨。不过1个月时间,过去1年的十多万元亏空就被赚了回来。
  这时,3人慢慢走向毕业时分,这是个人生节点。火锅的创业模式已获得成功,是否扩大规模,开若干家连锁店,做坐收纯利的火锅店老板?
  3人同时否决了这一条可行的创业路,理由同样有二:
  做了一年多,发现餐饮业是微利行业,对于火锅馆而言,若是1天的营业额是10块钱,那么,3块钱给工人发工资,3块钱用于菜品采购,还有3块钱付了房租,纯利不过1块钱。
  当然,能赚大钱的餐饮品牌并非没有。要么是名头响彻全国或全杭州,每顿饭门口排队的薄利多销品牌,要么是占据特殊地利,有着独特装修和菜肴口味,菜价极高的高端品牌。
  身为名牌大学毕业生,3人希望再次创业选择智力密集型行业,他们做出了创业路上的第二次抉择:未来两年分头求学,学成后聚首,大干一场。
  作为第一次创业的成果,星空餐厅他们没舍得丢,至今握在手中,如今每年带来十多万元的纯利。
  第一批吃螃蟹的升级版家教公司
  分道扬镳后,朱亮去了美国,在纽约州立大学攻读教育管理学硕士;杨明泰留在了浙江大学,读公共管理硕士;杨明平的创业经历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看上,他们打破要有3年工作经历才能就读的惯例,特招他读MBA。     首次创业后,3人达成共识,都不是做IT工程师的料,因而同时放弃本科的老行当。
  两年后的毕业之际,3人面临第三次抉择,其中朱亮和杨明平遭遇着强力诱惑:美国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邀请朱亮加盟做人力资源,年薪起步价4万美元,七八年之后,他将拿到美国绿卡和10万-20万美元年薪;年轻的MBA杨明平在国内找份好工作易如反掌,年薪至少30万-40万元人民币。
  他们选择再聚杭州,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一个公共管理硕士,懂得企业外部关系维护;一个MBA,企业内部管理专家;还有一个是美国的教育管理硕士,深谙西方的教育理念。3个各有所长的大脑相加,开一家教育机构是最佳选择。
  朱亮告诉创业伙伴,在美国,律师、医生等中产阶层普遍选择把孩子送入私立学院,接受不超过20人的小班教育,在中国,先富起来的一批家长对精英教育需求会迅猛增长。2009年,中国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的财富蛋糕就近1900亿元,5年后,这个数字会超过3000亿元。
  2008年,课外辅导,多数家长还选择传统的家教模式:请一个在校大学生或在职老师到家里讲课,服务质量难量化考核,且没有固定教材和教学计划。
  朱亮他们选择的是做升级版的家教公司,公司开业之时,杭州市面上的家教公司不超过5家。
  这样的家教公司所提供的,是经过专业人士设计的课程,经过公司培训的老师,针对孩子长处和短板的学习计划,且不上门服务,课程都在公司的小间完成。
  在都市快报上登个分类广告,到小区、超市发些传单,一个藏在写字楼中、面积不过40平方米的教育培训公司开张了。
  沾了第一批吃螃蟹的光,当时的杭州,很多家长希望寻找专业的家教老师而不得,一天有意向的咨询电话有五六个——狭小的空间,顶多同时能容纳5个孩子,客户量已出乎意料。
  接下来的发展,是顺理成章的,3个曾经高考获得高分的硕士生苦研中小学教学,精心设计教学与习题,老的顾客愿意续费,让孩子再学一个学期,还有三成顾客经老顾客推荐慕名上门。
  从几杆枪起家,到拉起一支上规模的队伍,凯风公司走着传统扩张模式。接下来两年,公司在滚雪球:杭州公司教学面积从40平方米到8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再到现在的400平方米;2009年,上海分公司成立;2010年,上海旗舰店成立,温州分公司成立。
  他们为什么没有在泡沫中倒下?
  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诞生后,无休止甚至是恶性的复制往往难以避免,2008年后的两年内,类似的家教公司似乎在一夜间开出了数百上千家。有的家教公司,花言巧语把学生骗上门,低劣的课程引来投诉,但坚决不肯退课程款;甚至有小学没毕业的包工头,随便拉几个应届毕业生,虚假宣传一番,就开起了家教公司。     不少公司走捷径赚了快钱,也让家教公司泡沫迅速破灭。到了2010年,不断传来小家教公司倒闭的消息,多数公司的生命周期不过两年。当然,也有人凭借口碑、诚信越做越大,一家业内公司还在A股上市。
  朱亮庆幸自己的公司活了下来,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成功:
  做家教看上去是光凭一张嘴的无本买卖,其实并不尽然。若是赚100元钱,15元-20元付了房租,35元-40元付给老师,5元用来买教学用具,还有10-15元用来在报纸、公交车、马路边、电梯里做广告。
  这些成本中,唯一可以压缩的是广告推广,凯风公司对教学质量牢牢把关,除了在初创时花钱推广,之后基本靠留住老客户和口碑的口口相传,广告费用变得极少,省下的这一块,也就成了公司用于扩张的最大一笔资本。
  反观死去的家教公司,因为没赢得客户口碑,有的广告宣传费用占到了营业额的三成以上,利润就此被吞噬,公司也难以为继。
  扩张与质量间的生死结
  分公司多了,麻烦事也就多了,长年累月奔波在上海、杭州、温州之间,大把钻研教学业务的时间被占用。而最令创业者们担忧的是,好不容易打拼出来的口碑,因为急速扩张,有自毁长城的危险。
  在武汉,连锁式的扩张曾有个深刻的教训:一家做热干面的老字号蔡林记,上世纪末开始急速扩张,满大街都是挂着蔡林记招牌的店面,其中多数店面的口味明显劣于总店,过不了多久,满街的蔡林记一夜间崩盘。
  朱亮说,店面开到三五家,就要为分店选择职业经理人,这是每家寻求扩张企业面对的共性难题:这位职业经理人,要懂经营,懂教学,还要有责任心,且对公司忠诚,这样的人,太难挑。
  一旦碰上责任心稍差,业务能力也弱的经理人,某家分公司的服务质量就难免打折扣,朱亮认为:若是开出5家分店,教学质量要打九折;如果开到50家分店,教学质量可能要打七折。挑选50个经理人,其中三五个看走眼,那是符合概率学的。
  扩张遇难题,而不扩张,3位年轻人的梦想又无法实现。他们的教学理念是:孩子的兴趣来了,学习也就真正开始了。他们创造的讲故事授课法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他们希望,把这套方法打磨得越发精致,在全国开出分店,让各个城市的孩子都能在快乐中学习。
  创业者对话创业者
  怎样让学习变得快乐
  为什么又回到了起点?
  “我们只有3个人,还年轻,缺乏管理经验,也没有一支过硬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全国扩张,需要大笔资金,我们缺钱;打开每个城市的销售渠道都不容易,我们也缺人脉。”    3个年轻人这样判断着自己事业的未来,做出了创业中第四次关键抉择:收回扩张的心,回归钻研教学业务本身,做出全国独树一帜的精品课程。至于全国建连锁店的任务,属于营销环节,交给实力更为雄厚的机构去做。
  被3人独特的教学方法所吸引,一批又一批合作者慕名而来,直到不久前,年轻人敲定了战略合作伙伴。
  于是,曾经意图铺向全国的教育企业转型成一家文化创意机构。朱亮说,我们如今的任务很单一,就是做出让孩子喜爱的教学产品。
  6年打拼,创业3人组2011年的销售收入约2000万元,他们就餐依然选择小店,没在杭州购置房产,他们说,“离享受创业果实还远。”
  团队里又有一位精英加入:朱亮的夫人周楠是好莱坞的电影特效设计师,曾参与《木乃伊3》等大片的摄制。他们打算把讲故事教学法升级:把小学到高中的每节课变成故事脚本,再配上好莱坞大片式的片段剪辑,让孩子们上课变成看大片。看一段片子,出现知识点后,孩子们得在电脑上完成选择题,只有一部片子中的累积得分超过70分,下一部片子才能解锁观看。15分钟的视频能囊括一堂课的内容,70集的课程就是初中一个学年的语文课。
  除了带来学习的愉悦,在朱亮看来,大片式教学带给孩子们的最大裨益是发散式思维,比如从脊椎动物知识点衍生开去,一会是外太空,一会是侏罗纪,一会是深海,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接下来,大把的钱将投向教学大片制造。刚做完初中3年的语文和物理大片,就花去100万元。朱亮说,未来两年,团队必须耐住寂寞,闭关完成12个年级的所有课程视频。
  故事脚本是否成功是教学大片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创业团队在设想,向易中天先生发出邀请,让他录制历史课,向韩寒发邀请,让他录制作文课,他们会答应吗?如果他们答应,每卖出一张教学大片,九成的利润可让他们拿走。
  对话之前,朱亮和顾恺颉有过一面之缘。就在半个月前,杨明泰、杨明平、朱亮3个人揣着创业产品,走进一个创业投资的电视栏目。当时,顾恺颉是现场嘉宾之一,对他们的创业项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活力,有想法。”作为一个重视教育心理的专家,顾恺颉坦言,这个团队的项目注重并关心学生的心理,产品创新,是一种进步。
  问题一:学生和老师的代沟
  朱: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显现出一个时代差,打个比方,读中学的孩子,老师可能以60后、70后为主,这样关注点就会不同,甚至有代沟。
  顾:你说到教学者和学生的代沟问题,这是正常的,我打个比方,一个孩子,需要年长20岁的成人去匹配他的思想,那等孩子长大后,他能否做到去匹配比他小20岁人的思想呢。所以,我们还是需要互相宽容,宽容这种差异化的存在,互相接受对方,因为教育是一个传承的概念。    问题二:创业产品的完善
  朱:在我们培养的学生中,80%表示对学习不感兴趣,我们的产品,没有枯燥的被动教学模式,融入了动画,借鉴了影片片断,在观看教学片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互动提问,答对有勋章奖励这样的鼓励机制。
  顾:我今天早上看到一句话,国内的教育,金钱的投入是无限的,时间的投入是吝啬的。这说明,要了解孩子到底要什么。
  我觉得你们的这套教学模式很好,我支持你们,但这只是微调而已,你们的产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辅助品。
  你在产品中用到奖励,这不错,在某种程度上是去激励孩子往前走,但还要去了解孩子的行为心理,孩子需要奖励,但是他很在意谁给他的奖励,在我看来,这个阶段的孩子,很注重父母的关心。
  我给你提一个概念,叫SAP(Students Assistance Program学生关爱计划),要对在应试教育中的孩子,给予关爱,倡导重视他们的心理。如果你的产品,倡导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样的氛围是不是更好。
  问题三:让学习变得快乐
  朱:为了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我们整个团队花费很多心血,比如在教学片中说到,鸽子为什么认路,是因为它脑袋里有个小磁铁,这就是生活中的现象,包含了物理知识。
  顾:我推荐一本书,叫《快乐学习数学》,读完这本书后,你会爱上数学。为什么?书里将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走一座桥,直走和斜走的感受不同,我们的生活中,充满各种知识,要将孩子的兴趣和生活融入在一起。
  ■小贴士
  创业者说
  杭州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项目特色:杭州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是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下设机构,是履行联盟宗旨和职能的服务窗口,是各项工作有形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具体载体。服务中心设立五个服务窗口和一条服务热线,实现对青年就业创业零距离、窗口式、一站式服务,打造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新模式。
  服务窗口:行政中介业务服务窗口、项目融资服务窗口、创业就业培训见习服务窗口、创业导师帮带服务窗口、会员之家服务窗口,服务热线为12355-4
  主要服务对象:在杭创业大学生、青年创业者
  联系方式:0571-87076810、0571-87786083
  邮箱:hzyea@vip.163.com
  地址:江南大道3850号创新大厦20楼2003室
  标准化产品
  做企业还是做生意
  6年创业,标准化产品始终是挥之不去的关键词:因为无法实现标准化,做热盘炒菜失败了,因为不能标准化,传统的上门草根家教被标准化的家教公司抢了生意。不能造出标准化的产品,创业会变得很悬,哪怕短期内赚了钱,也很难持久。     做企业还是做生意
  一个创业者,选择做企业还是做生意是有本质的区别。
  做生意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个人财富,为了钱财,可以走捷径,赚快钱,可以轻易换行业,什么赚钱做什么,甚至囤积居奇,四处炒作。
  做企业则截然不同,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为的是两个终极目标:一是为公众提供好的产品或服务,二是让企业员工实现自我价值,过上幸福生活。
  一路走来,我们一直怀揣坚定梦想,让中国尽可能多的孩子告别死记硬背,让他们在快乐中靠发散思维有创造力地学习。
  招募员工时,我们大量选择中文、哲学、历史、物理等在就业市场上不吃香的毕业生,他们中大多数人在这里找到了工作乐趣,月薪5000元-8000元。今后的大片式教学更是开放的舞台,只要你有金点子,就可毛遂自荐,公司把你包装成教学明星,与你分享产品销售所带来的财富。  本文源自大学生创业网:https://www.studentboss.com/html/news/2012-03-13/103482_6.htm,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