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未必力量大

   2023-07-11 互联网2670


苛希纳定律告诫我们:鸡多不下蛋,人多瞎捣乱。那么,责任人的数量与责任人的责任感或负责程度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1964年3月,在纽约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谋杀案,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在凌晨3点回家的途中被一男性杀人狂杀死。这名男子作案时间长达半个小时。当时,住在公园附近公寓里的住户中共有38人看到或听到女经理被杀的情形和其反复的呼救声,然而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保护和营救她,也没有一个人及时打电话报警。事后,美国大小媒体纷纷谴责纽约人的冷漠。

然而,两位年轻的心理学家巴利与拉塔内对旁观者的无动于衷、见死不救作出了新的解释。为了验证自己的解释和说明,他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他们让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分别以一对一和四对一的方式与一假扮的癫痫病患者保持距离,并利用对讲机通话。他们要研究的是:在交谈过程中,当那个假病人大呼救命时,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所作出的选择。事后的统计显示:在一对一通话的那些组,有85%的人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而在有4个人同时听到假病人呼救的那些组,只有31%的人采取了行动!

  因此,两位心理学家对克尤公园的杀人案没有人见义勇为的现象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并概括为“旁观者效应”。

  如果说巴利与拉塔内的实验结论——“旁观者效应”侧重从定性的角度上揭示人多不负责的现象,那么接下来我们介绍的“拉绳实验”的结论则侧重从定量的角度上阐明人多不负责的现象。  在拉绳实验中,先把被试者分成2人组、3人组和8人组,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然后,要求这些被试者单独用尽全力拉绳。测量和比较的结果是,2人组的拉力只是这两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95%,3人组的拉力只是这3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85%,而8人组的拉力则降到这8个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49%。

  拉绳实验中出现“l+l<2”的情况说明:有人偷懒!而且在一起干活的人越多,偷懒的现象越严重!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这是集体干活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并将其概括为“社会浪费”。

  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l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l 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l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的物,而更像方向不同的能量,相互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所以,无论是“旁观者效应”还是“拉绳实验”,都说明了一个普遍存在的“责任分散”现象。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这深刻地揭示了苛希纳定律的本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