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足金,一种纯度达到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黄金。一种黄金纯度的称谓。
但在中国市场,经过10年的发展,千足金的含义从原先的纯度变成了一种首饰的简称。在有意无意之间,千足金已经基本等同于千足金首饰。
在黄金牛市的助力下,千足金首饰在中国市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它出现的10年间,几乎横扫一切,成为黄金饰品市场唯一的霸主。
在它出现的10年间,它几乎击垮了其他纯度的黄金首饰。
在它出现的10年间,无论港资品牌,还是内地大佬,几乎都向它低下了头,将它引入了店堂。
在它出现的10年间,它完成了从生产到消费者无障碍传递——可以迅速销售,即便在零售环节周转率也达到3 倍以上,远高于其他品类。
在它出现的10年间,它为生产企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
世间没有永远的辉煌。
2013年,千足金首饰从云端跌落谷底。3月15日,在央视3·15晚会上,业内知名企业被点名,千足金成色不足,差距为千分之几。千足金首饰正在遭遇出世以来最大的危机。
“退市说”此起彼伏。曾经的“香饽饽”,如今是非多。千足金将何去何从?
千足金困局
在3·15晚会后,一个真实的例子是,一个消费者在企业柜台前要求退货,并“开炮”:“就是买个铜我也认了,但这金首饰是假的。”这话让导购哭笑不得:“差千分之几的金,怎么就连铜都不如了?”
导购感慨道,在消费者看来,“千足金不纯还不如铜”。
在市场中,千足金的成色特性被不断强化。这促成了消费者的“较真”。纯度达到99.9%的千足金,是“纯”和“真”的象征,承载了保值的愿望。人们的眼里容不下丝毫的偏差。
走钢丝:款式与成色的矛盾
一方面,消费者执着于千足金的成色。另一方面,行业内,千足金的工艺风险已是公开的秘密。
一些复杂的款式,分为几个部分生产,使用焊料焊接。焊料的黄金成色最高只有98%。同时,作为千足金首饰的原料,国标一号金的含量为99.99%,仅比千足金产品多出万分之九。这意味着,焊点、焊药多,将不可避免地拉低千足金的成色。
以一件10克的千足金手链为例,如果选择99.99%成色的国标一号金作为原料,杂质含量也不能超过0.009克。
为缓解这一矛盾,业者们不断改进工艺。生产中,氩弧焊、激光焊、水焊、氧气乙炔焊等先进加工工艺已被普遍使用。但这些焊接工艺除成本高外,还都有各自的不足,比如激光焊不结实、水焊比较笨拙等。因此,市场中许多款式仍然必须使用焊料进行焊接。
从几年前开始,一些港资零售品牌已在减少千足金首饰的份额。有业者认为,款式新颖是港资品牌的优势。在款式与成色的矛盾中,它们倾向于前者。
在北京亚运村周生生专柜,一些首饰以足金而不是千足金的身份销售。询问缘由,导购回答:“我们的主题部分是千足金,因为使用了焊药,我们标足金。”
但行业并没有因为风险停止千足金的脚步。在2012年召开的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上,代表们曾对千足金的问题进行过闭门讨论。讨论中,一些企业对千足金与足金首饰进行过比较。同样款式的首饰,如果千足金每天的销量可以过公斤,那么,足金首饰每天的销量不足千足金的十分之一。
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商家已经没有了对千足金和足金进行选择的权利。千足金已经成为黄金首饰的代名词。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产品“绑架”了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