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家比商业模式更重要

   2023-03-08 互联网5030
核心提示:从投资到创业圈都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热衷谈论商业模式,渴望一夜成名,但是对技术、产品、创业精神却淡泊很多。《创业家》创刊

从投资到创业圈都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热衷谈论商业模式,渴望一夜成名,但是对技术、产品、创业精神却淡泊很多。《创业家》创刊号上刊发的“特别策划”《警惕!商业模式“狂热症”》对这一现象给出过尖锐批判。

今天“商业模式狂热症”依然存在,VC们爱看商业模式,创业者爱谈商业模式,刚刚毕业、想要做一番事业的大学生流于嘴边的也是商业模式。即使在经济不够发达的三、四线城市,言必创业,也总少不了“模式推广者”。“商业模式成为创业、投资界最通用的话语符号,成为进入圈子的身份证甚至通行证”。《创业家》杂志2010年第9期,牛文文社长的卷首语继续批驳这种怪现象,“‘模式’如同当年的‘主义’,流行于各种创业大赛、创业励志节目、论坛的‘街头’式秀场”。

把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放大,就意味着与成功划上等号,就有钱、有未来了吗?那些模式的亢奋者,甚至以为有了模式就可以弥补管理、产品上的漏洞。服装行业里李亮与他的PPG是一个例证,当时他为无需工厂、没有分销渠道、没有店铺,以及把物流配送、质检等环节外包,进行网上销售的颠覆性“发明”颇为自得。与许多“模式狂热症”一样,因为缺乏经营一家企业必要的耐心,缺乏对产品的专注与重视,PPG在资本的刺激下急速扩张。在我们的报道刊发不久,即有媒体称“李亮携款2000万美元潜逃美国”的消息。2009年,PPG悄然关?闭。

在《创业家》两年多的观察、报道中,除了PPG,还有ITAT、亚洲传媒、中科智等公司,让那些知名的投资机构输在他们看好的项目上。总结业界的讨论和反思,大家太过看重商业模式,忽略了对人的考察。部分创业者在拿到钱后出现了圈钱、欺诈、撕毁合约、触犯法律的行为,加之创业者的心智不够坚韧,最终,这些公司走向了崩溃之?路。

商业模式不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现在所有成功的公司80%至90%都不是创始人最初创业时的商业模式”,“重要的是人的作用,商业模式是可以调整、填充?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