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电子书,首先要说的是亚马逊,如果说苹果真正掀起了MP3的狂潮,那么亚马逊则对电子书的普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资料显示,亚马逊公司表示,其网络书店大约有39万种电子书可供销售,这些电子书还可以在苹果iPhone手机和iPod及iTouch上阅读。美国福利斯特研究公司的统计表明,今年10月Kindle的销量已经占美国电(600795,股吧)子书阅读器市场份额的近60%。
福利斯特研究公司估算,2009年美国境内共售出300万个电子书阅读器,大大超过此前预计的200万个。该公司还预测,2010年电子书阅读器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将翻一番,达到600万个。
亚马逊产品的优势在于它的消费者群和长期建立起来的品牌忠诚度,但其他公司的产品也在迎头赶上。
据报道,美国书店巨头巴恩斯—诺布尔公司新推出的产品Nook电子书阅读器,在圣诞节前一个月已销售一空,要到明年1月上旬才有新货上市。专家预计,将来会有更多的阅读器推向市场。
2007年11月,亚马逊推出了第一款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只过了5个半小时,即被抢购一空;2008年圣诞节前夕,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在一期节目中拿着亚马逊的电子书产品说:“这是我收到的有史以来最好的圣诞礼物。”更是让Kindle的知名度飙升,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亚马逊卖出了50万台Kindle。随后,亚马逊相继推出了Kindle2及最新一代的KindleDx。相比于前两款电子书,KindleDx将屏幕扩大至更加接近书本大小的9英寸,而重量只有535克,内存为3.3GB。可以说,本来以网络书店为主要业务的亚马逊通过推出Kindle,突然寻找到了一次大跨越的机会。
而今天在中国,一场电子书的潮流也正在酝酿,除了最早进入的汉王科技的“电纸书”,方正集团联合卓望推出了“文房”阅读器,天津津科则推出“翰林”阅读器方正,此外还有易博士、博朗、易迪欧等也推出了各自的电子书产品。
笔者认为,电子书的未来应该是一片光明的。比尔盖茨曾经预测电子书将改变世界,全球各国也纷纷预测电子书的美好未来。
但是这光明的前提也鉴于能够面对他所面临的不能忽视的三大难题:
首先,电子书获得消费者认知需要时间。电子书作为一种新兴的产品,意味着一种崭新的阅读模式。旧的纸质书阅读模式要想被取代这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其次,电子书阅读器的价格目前较为昂贵,大约在几百美元左右,这无疑大大阻碍了电子书的普及。因为一部电子书阅读器的售价相当于一台配置不错的PC,这无疑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与此同时,电子书内容价格也让很多人无法接受,比如,亚马逊9.9美元一部电子书,虽然低于纸质书的价格,但是很多人不愿为内容付费。
其实,最大的难题应该还是电子书的内容,因为内容涉及到了版权、作者收益等各方利益,所以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我们看到目前生产电子书阅读器的企业,除了索尼、三星等IT企业外,还有电子商务图书网站,比如,亚马逊、巴诺(Barnes&Noble)等,这些企业不具备图书版权,而出版社又不愿轻易的放弃纸质图书的利润,所以就造成了电子图书内容匮乏以及电子图书售价昂贵的问题,同时很有可能产生版权官司。
以谷歌电子图书馆为例,就遭遇了世界各国作者和出版机构的反对,并遭遇了多起诉控。法国巴黎一家法院认定,Google扫描数字图书的举动违法了法国的版权法,Google每天被罚款1万欧元,直到停止侵权行为为止。近日,中国文著协就谷歌电子图书扫描侵权案与谷歌进行了第三次密谈,但不出所料的是,双方仍未达成任何协议,谈判最终也无果而终。
因此,如果电子图书得不到作者、出版社、版权组织的支持,将很难获得足够多的电子书内容,电子书产业会因为内容而遭遇流产,电子书阅读器也如同没有燃料的飞机,难以起飞。除此之外,到底电子书内容如何收费也是迫切需要完善的,目前谷歌扫描一本图书目录给作者一部分费用,然后每下载一次再与作者分成,但是这将意味着出版社的图书销量下降,因此会遭到出版社的反对。迄今没有完美的电子书内容付费和收费模式,因此也大大阻碍电子书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