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时代”馅饼还是陷阱 你真的省钱了吗

   2023-01-12 互联网7380
核心提示:  又被团购忽悠了!在周末的温泉之旅后,朋友这样抱怨道。98元的团购价原来在周末还要另外收费,而团购网站上标注的原价398/人

  “又被团购忽悠了!”在周末的温泉之旅后,朋友这样抱怨道。98元的团购价原来在周末还要另外收费,而团购网站上标注的“原价398/人”,其实应该是每个标准间的房价。就这样语焉不详+偷换概念,其实并没有划算很多的团购,被网站描述得天花乱坠。

  近两年,团购绝对是互联网经济最炙手可热的一个词汇。原价460元的美发套餐仅售49元、只要98元就能吃到原价411元的料理……如此令人心动的价格,每天都在各类团购网上吸引眼球。美食、服装、电影票、化妆品、零食等等,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不能团购的东西了。

  然而,与中国团购网站迅猛发展相反的是,消费者的新鲜感和热情正在迅速蒸发。层出不穷的团购陷阱防不胜防,你还敢团吗?
 

  团购,“馅饼”还是“陷阱”?

  2010年初,团购鼻祖,美国的Groupon成立仅一年半,其估值便超过13.5亿美元,这个奇迹的增长数字大为刺激了国内的团购热情,从2010年3月起,以Groupon为模板的团购网站开始在国内大量出现。从去年初的4家,发展到目前的近1800家,中国团购网站以平均每天新增5家的速度爆发式增长。仅在过去的2010年12月,国内网络团购销售额就一举突破了4.01亿元。这一增长速度在国内互联网上史无前例。从最初几家到今天的“千团大战”,国内出现了一批广为人知的团购网站,比如美团网、满座网、拉手网、糯米网、24券、58团购、大众点评团、嘀嗒团、QQ团购、F团网,宠物团等,因此2010年也被称为“团购元年”。

  随着团购的迅猛发展,一件件让人称奇的团购行动也屡屡进入人们眼帘。本报在去年曾经做过报道,2010年9月9日,淘宝聚划算平台推出团购奔驰Smart汽车的活动,若团购数满200辆,用户可以享受7.7折,即13.5万元的团购价购入汽车,该活动上线后仅3小时28分钟,205辆Smart即被抢购一空。这几乎相当于奔驰中国全年1/20的Smart销量。

  然而,随着团购的火爆,团购体验者的抱怨也随之增加,消协接到的团购投诉也不断攀升,主要反映的问题是商品折扣虚假、货不对板、货物假冒、服务差。根据《2010年国内网络团购行业信用调查报道》,团购了一次到两次的用户数量占被调查对象的30%,但会进行第三次团购的用户只有13.3%。而奥一网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排斥和减少团购频率的网友占了半成。

  诚然,网络团购确实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优惠和便利,但是“馅饼”和“陷阱”也仅是一线之隔。那么,网络团购究竟有哪些常见的陷阱,消费者又该如何防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