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错误行为!教你走出大脑控制的投资“雷区”

   2023-01-12 互联网8490

 误区四:在市场波动时慌乱作决策

误区产生原因

研究发现,人类是唯一一种知道如何放弃眼前利益追求更大收益的生物。但是大脑的机制使得人们总是在“耐心等待”和“急于求成”这两者之间徘徊。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在市场面临巨大波动的时候,投资者“急于求成”的心理就会战胜“耐心等待”,然后投资者就会凭借所谓的直觉做出突发的决定,而研究证明人们在这个时候所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错误的。

如何避免

在市场剧烈波动时,不作决定比做一个坏的决定更好。

  误区五:随大流

误区产生原因

追溯远古时代,因为人多可以壮胆而且有利于捕猎,人类一直喜欢群居的生活。而这一喜好也一直延续至今。在当今社会,这一点则更多地体现在人们做事情经常受到大多数人影响,或者被大众的思想或行为所左右,也就是所谓的 “羊群效应”。这一点在资本市场中反映得更是明显。大众投资者争相买入与恐慌性的抛售也成为了资产泡沫形成和破灭的原因。

由此在资本市场中,总是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当大家都不看好时,即使具有最佳成长前景的投资品种也无人问津;而等到市场热度增高,投资人才争先恐后地进场抢购,一旦市场稍有调整,大家又会一窝蜂地杀出,这似乎是大多数投资人无法克服的投资心理。

然而,当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时,其实正是进行投资布局最好的时候,当所有人都在追涨之时,市场可能已经处于“高处不胜寒”的状态。

如何避免

要克服远离群众的先天恐惧心理,做到他人恐惧时我贪婪,他人贪婪时我恐惧。当然,还需要通过分析、判断各种资产的价值,方可进行投资。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在美国经历前所未有的房地产泡沫时,坚定地做空次贷市场就是一个极为经典的投资案例。

然而,这种“远离人群”的做法经常会导致投资人缺乏安全感,而且对于什么时候才是最好的远离人群的时机更是难以判断。这一点对许多投资大师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在1999年~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时期,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罗伯逊就犯了过早地和大众对着干的大错。他过早地开始押注科网股泡沫的破灭,在标普500指数上涨21%的1999年,他的基金却缩水了19%。而当科网股泡沫真正来临时,罗伯逊已经决定关闭老虎基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