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现在中国的贫富格局,需要一种更开阔的眼光。需要注意的是,贫富格局的概念并不是一般所说的收入差距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比收入差距概念的范围要大,它包括了收入和财富两个部分。我觉得只有用贫富格局的概念,才能对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做出更准确的分析。本文力图在能够搜集到的数据(包括有关研究和相关报道)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贫富格局所涉及的主要环节做一个总体性的描述。

作者名片
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80年代,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现代化。进入90年代之后,研究的兴趣逐步转向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提出了“总体性社会”、“总体性资本”、“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等重要概念和理论。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转型社会学。
无论是统计数字,还是笔者在实际调查中所见所闻都可以证明,在最近几年中,农村居民特别是中西部原来比较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状况,确实有所改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5919元,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
这是1998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政府调控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看来已经收到一定效果,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较快。除农民增收外,不少地区还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养老金标准,拉升了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增幅。
同时也要看到,这些进展和变化有着相当大的局限。
虽然政府的再分配是调节社会中利益关系的重要方式,但政府所使用的资源仍然要来自于社会。所以,近些年来在某些贫困群体的状况有所改善的同时,中产阶层的税费负担在不断加重,由此形成新的社会矛盾。这说明,在整个社会的利益关系得到有效调整之前,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能够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
当前中国利益关系的失衡,并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收入分配所致,财富变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具体地说,分析中国今天的贫富格局,至少要考虑到:我们究竟创造了多少财富,这些财富是怎么分配的?我们有多少存量的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