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些 35岁有房有车绝不成问题

   2023-05-12 互联网3610

 35岁前必上的理财课 画张财富地图通往财务自由

  理财不要跟风,理财是你自己的事

  股市里有句老话说:当卖菜的大娘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我们也就该赶快撤离股市了。道理显而易见,不论是股票还是基金、房地产等任何一种投资工具,过度依赖它们过去的绩效与别人的经验而盲目跟风,无疑是最冒险的行为。

  "人贵在自知",赚钱或者理财的成败,绝大多数取决于投资人的个性,在理财行为上,首先要了解自己握有多少可动用资金。例如经济来源、收支情形、储蓄总额等等,弄清楚之后,再来设定理财目标,才会知道该采取怎样的策略。但是很多人都不认识真正的"自己",透过投资属性测验,或者经由别人眼中看到自己,他们都急于否认:"不会啊!我不是这样的人!"

  我发现就算媒体以及专家不断宣传投资理财的注意事项,真正落实的人依然少之又少,以至于出现"保守投资人不保守"、"止损停利未严格执行"等等投资盲点,但是若能通过自我认知以及严守规则认识自己的盲点,势必能够在投资难度增加的环境中,跑赢大盘,实现理财目标。

  盲点一

  经验落伍 没有全球眼光

  仔细分析这几年投资人的投资行为,我发现很多投资人比较偏好股票为主的投资标的,虽然中国股市最近两年飙涨数倍,但是一般投资人的获利并不是像媒体说得那么好。

  以目前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再加上中国市场崛起与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地处全球消费商品与高科技产业供应链生产基地的中国市场,在人民币将要升值的前提下,企业应对汇率变化的能力必须提高,由此产生的不确定因素也可能随之增加。因此,未来投资人要掌握上市公司的营收数字与利润也比以前困难许多,我们从最近QDII商品获利不如预期,就可以知道在投资开放之后,投资公司与投资人掌握投资契机的难度已经提高了很多。

  虽然资深投资人对中国股市情有独钟,对中国企业与股市也充满感情,他们认为打开报纸与电视,就能够很轻易地掌握投资标的的相关信息,"那是看得到、听得到的",而对于美国的道琼斯工业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或其他国家的股价指数,不管涨多少跌多少,却只被他们看做是无意义的数字。与投资人有正相关的,他们就觉得那是透明的,否则就有距离感,不熟悉、更不愿接触。

  举个例子来说,2003年到2006年,中国股市涨幅超过4倍,海外市场的涨幅也颇为惊人。比如,中东迪拜股市上涨了14倍,印度股市上涨了4倍,原物料基金上涨近1倍,东欧基金上涨也超过1倍,因此,我建议您打开心胸,除了中国股市之外,海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和投资的国家与投资标的。

  "等到挫败,才会感觉心痛",这是股市低迷不振,散户被套牢后的感触,我建议投资人打开视野,充分吸收海外市场信息,通过不同市场布局,分散风险,并掌握各地市场成长契机,相比之下,更能掌握景气回升时代的获利机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