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同学”值几十亿 同学给你订单和上亿投资

   2023-07-11 互联网2840
2008年,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就曾审理过一起于先生状告某知名大学以欺诈手段招生一案。当时于老板交了数万元学费,参加了某大学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总裁研修班。开课后,广告上说的林毅夫、胡鞍钢等名教授一个都没来,小班教育变成百人大课堂。老板们向学校投诉,得到答复是这个班早已“外包”给高校教师张某。“总裁班良莠不齐,关键还是得自己看准,看办校时间以及口碑等。”张新泽说。

  但总裁班的泛滥,会不会让“同学”这个称谓也庸俗化?

  张亚玲认为,无论哪个环境,都有同路人也有陌路人。即使在一个班上课未必就都会成为相见恨晚的朋友。“还是共同的情趣和价值观会把人连在一起。再说了一个人如果能被人不反感、很乐意地利用,这也不是件坏事。何来庸俗之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