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大学生演创富神话 休学2年创十亿财富

   2023-05-12 互联网3510

  老师

  老师创新创业受到学校重奖

  学生成功创业,离不开学校的创新创业氛围,离不开优秀的团队。

  2004年,省内外各家媒体,纷纷报道了理工大学(当时名为浙江工程学院)重奖科技人才的新闻。当时因“高密度全显像丝织技术”而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李加林教授,回校后收到了来自校方的一张100万元的支票。创下了当时省内高校最高金额的奖励。

  此举并非做做噱头,夺人眼球,而是学校为了鼓励科研创新,并根据学校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条例而最终作出的奖励。李加林教授在获得这一奖励后,也把资金全部投入了课题的后续研究和市场推广上了。

  年初,教育部公布2006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创新团队名单,理工大学由陈文兴教授带队的“先进纺织加工技术”创新团队荣膺此榜,这是我省省属高校第一次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之列。据了解,理工大学的这支创新团队平均年龄38岁,清一色省151人才工程,大多受到过学校的重奖。而这支团队有不少老师还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导师。

  李加林是创新团队骨干成员、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对象,而他的名片上既是学校教授又是公司董事长。他给新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人生规划”。他的现身说法成为很多学生努力的方向。

  在理工大学,像李加林一样的老师有很多。

  学校

  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

  理工大学校庆办老师介绍,杭州知府林启一生推崇“求是”,创办了“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力主“笃实”,创办了“蚕学馆”(浙江理工大学前身)。

  经过110年的积淀,理工大学形成了“求知求实,创新创业”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精神。求知求实,意为追求真知、探究规律的务实学风;创新创业,主要体现为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不畏难,不退缩,与时俱进,艰苦创业。二是以创新知识和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振兴民族工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一优良传统不仅在该校的各个历史时期得到继承和发扬,已积淀为该校特有的办学风格和校园文化,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成为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力量源泉。

  而早在2005年,理工大学就开了“创业教育强化班”,开设《创业案例分析》、《商务谈判模拟》、《创业投资》等12门核心课程,聘请校内外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同时,还将邀请多位著名创业者到校开设企业家论坛,为学生投入到创业中打下基础。

  副校长陈建勇介绍,今年是理工大学110周年校庆的喜庆年,学校创新办学又有新动作。实施了一项精英培养教学计划,创立了启新学院,设立理科、工程教育、经济管理三大类实验教学班。

  9月初,新学院在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中招募优秀学子,组建5个班级,每班约30人。这些实验班的学生,在前两年集中上课,学校为他们制订专门的教学计划,配备优秀的师资,而到了大三,学生则可以选择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继续深造。

  在硬件方面,学校实验设备费已近1.2万元/生,学生可以更多地参与科研,这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