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葡萄酒行业报道5年的媒体人王先生称,拉菲年产量10万瓶左右,中国市场的配额则不超过1万瓶。此前有媒体报道,浙江地区一年的拉菲销量就在30万瓶以上,假货充斥的情况可想而知。
国内某银行私人银行红酒投资团队工作人员李先生表示,以1982年的法国拉菲为例,过去10年的投资回报率为857%,其中的风险是可以看得见的。此外,一瓶四五十欧元的红酒在国内却要价好几千甚至上万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产业链不完整,难言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拉菲只是波尔多列级名庄众多名酒中的一种。虽然最近几年一直是市场的抢手货,但并不足以抹杀其他优势品牌的投资价值。拉菲泡沫的破裂,不足以断送整个葡萄酒投资市场的机会。
但是国内的葡萄酒投资仍旧不容乐观。
“国内投资葡萄酒市场目前还很不健全。”李彦齐表示,不同于国外完整的投资体系,国内现在很多人买来的高端葡萄酒都想放到自己家,很难达到好的储存条件,在想卖出时候无法证明这瓶酒是否还是正常的酒体,变现就很难。
李彦齐所言的是红酒投资的一般形式,期酒投资。葡萄酒的投资周期一般具有固定的流程,一般买了期酒,都要两年后提货,提货后最好放在专业酒商那里储存。不同的酒有不同的变现周期,要及时跟进评酒专家的建议,在走向成熟期都是变现的好时机。
媒体人王先生表示,期酒要经过1~2年的陈酿期,真正流入市场得是3~5年之后,那时候开瓶才能体现其口味价值。
私人银行工作人员李先生表示,国内做红酒投资的渠道有限,投资人离直接生产商太远,一般通过经销商或者私人银行等渠道竞拍和投资红酒。对红酒质量的把握比较困难,经销商的信誉也是一个有潜在风险的问题。
市场的不规范还远不止于变现环节,甚至连一个确定的市场和确定的环境都还没形成。业内人士表示,市场内的红酒很难按品牌统计。比如红酒团购,就是通过朋友介绍,然后从酒商或者渠道下游的专卖店成批拿货,价格一般在零售价格的80%。现在酒店里面自带葡萄酒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些酒就是从团购渠道走出去的。在大众消费的销量无法统计的情况下,品牌的维护就成了一个问题。
痛定思痛,市场有待开发
“真正懂酒的人不会只盯着拉菲。”李彦齐表示,红酒的投资机会还有,就在于市场一步步走向成熟,对红酒的认知也逐渐从片面到全面。
李彦齐表示,市场已经在改变。消费品种现在从拉菲跑到了木桐、玛歌、拉图这些其他的一级酒庄;国内真正懂葡萄酒投资的这些人,他们本身并不受消费品牌的影响,和国际市场比较接近。
“1855年列级名庄的购买度已经在降低,中国买家对名庄酒的认知度提高了,也认识到红酒的有限价值,投资趋于理性,选择也更多元。”媒体人王先生介绍道,2011年勃艮第期酒拍卖会就有一些中国投资人前往,在欧美市场热度降低,但产量和产品都还在的情况下,中国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就更广。
目前市场上的红酒投资除了实物投资,还有红酒基金等品类。据私人银行工作人员李先生介绍,该行除了为私人银行客户做红酒实物投资,还提供红酒投资衍生品,如红酒指数投资、其他红酒相关的理财产品等。
国际红酒期刊《WineYields》主编唐哲信在上述报告中表示:“决定葡萄酒市场2011年表现的是其内部因素(如生产商在国际市场上的经营策略)及外围总体经济,而两者是同样重要的原因。这些强力的因素正在影响着市场发展,但对饮家及收藏家而言,这不平衡的市场却存在不少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