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曲别针换别墅:女孩23天200元变30万

   2023-12-16 互联网1850

  微时代

  “公益”也需有“创意”

  曾有网友质疑,杨艾菁是“以公益之名”炒作。“不怕,我心里没鬼。”杨艾菁说,她曾因为别人质疑“伤过心”,但现在觉得,有质疑反而证明她继续行动的价值。

  微博时代“公益”需要“创意”。“我们有我们的方式,微博可以‘现场直播’,直到教学楼盖起来。”

  现在,她的微博留言和私信里写满了鼓励:“点击就是行动”,“转发就是接力”,“关注就是力量”。

  而上海神秘网友一直不愿透露身份,目前只与杨艾菁保持“单线联系”。

  微时代,网友发起的“微公益”、“微慈善”正在彰显中国网络公益力量。2011年,网友发起“中国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计划,推动一场民间行动上升为国家政策;2012新年前夕,网友发起为偏远地区募捐冬衣的“新年新衣”行动,也成为网上网下的爱心接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