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外来务工人员漂在城市里 花钱没底气

   2023-01-12 互联网7280

  孩子出生后,身体一直不太好。小肖说,孩子2岁的时候,得过一次肺炎,医生说要住院,但住院的花销实在太大。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小肖孩子的看病花费也得自己掏。“我只能每天抱着孩子去医院打点滴,来来回回地跑。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时候耽误了,现在孩子一感冒发烧总是咳嗽得很厉害。”

  医院是小肖最不愿意去的地方。她还记得,一次爷爷来北京看病住院,花了7万多元,最后回家只报销了7000元,大额的医药费用让家人很头疼。“平时就怕孩子、老人生个病、吃个药什么的,一生病,这点辛苦钱算是白赚了。”小肖说。

  两年前,小肖租下现在的店面,从老家找了些亲戚帮忙,开了这家拉面馆。半年前,餐馆才开始盈利。除去每年7万元的房租等费用,小餐馆月收入4000—5000元。其中2000元用来交孩子的学费,600元用来支付铺面房租。“因为自家开饭馆,吃饭的钱倒是挺省的,加上平时必须的日常开销外,我们没有什么余钱可以拿来花。”小肖说。

  “来北京打拼,所有事情都要靠自己。对于物质生活,我没有过高的要求,平时也不敢多花钱。只希望孩子少得病,长大了,能留在北京读书工作。”小肖打算着。

  很多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都是青壮年。顾海兵认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最终都会回归农村,最后真正留在城里的人很少。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城乡社会保障的区别和衔接,在城市工作时要为他们提供保障,将来回到农村,这些保障机制和措施也要能够延续、衔接起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