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在比尔·盖茨和失业之间蹦极

   2023-03-08 互联网4450

胡百川的创业是有一点业务基础的,2005年毕业之后,他在一家外企做技术工作,网上认识了一位文化公司的朋友,经常会给他一些做网站的活,做一个能拿到七八千块钱,渐渐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他也因此积累了一些人脉,于是就动了创业的念头。

办公室就是他们租的房子,两个人既做员工又做老板,早上起来刷完牙、洗完脸就开始工作。最开始他们主要在外面接一些Flsah的开发的合同,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因为没有美工,他们主要做一些编程的工作。胡百川后来又找了一个以前的朋友做美工,三个人正好成一个组合,胡转而去负责业务,他的同学做程序。

胡百川说,最初的两年是他们苦苦坚持的两年,首先业务量很少,赚到一点钱都发了工资,他们只有靠父母接济。在创业之初,胡百川了解到上海有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可以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天使投资,并且不参与分红,在公司发展健康之后原价退出。他觉得这个会对自己很有帮助,于是就递交了一份商业计划书申请资金。当时他们计划的商业模式是开发手机软件,申请到基金会7万元的投资之后,他们准备做手机软件开发,但是真正做的时候才发现,那根本不是几个人就能做得了的。

“那个时候我们只有四五个人,一共就这么点钱,每个月几万块钱的收入,想做手机软件,做出来之后怎么推广?当时市场也相对不是很成熟,根本没有这样的体系,对我们这样的开发者来说,即使做出来了,卖给谁去?”

胡百川说,那是他最困惑的时候,公司始终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战略方向。

没办法,胡百川他们只得绞尽脑汁再去接一些低端点的业务,先养活团队。现在为舟和国外一些游戏公司已经建立了比较固定的联系,为他们做游戏的外包开发。除此之外,他们还尝试为一些大学做在线远程教学体系。2009年,公司的营业额达到了100万元,今年业务突飞猛进,上半年时间就达到了100万元。

这次弯路仍然没有动摇胡百川的理想主义情结,创业四年的他,仅仅把目前的业务看作是维持生计的手段。他和合伙人的终极目标,是做Flash互动多媒体社区,但是目前这块市场还很不成熟,很少人会用到他们打算开发的软件。胡百川只能等待。“最起码到今天为止,我还能以一个理想主义者自居,因为我还有这样一个资本、实力来支撑这个理想,我们身边太多的人都在为了生计奔波。”胡百川对自己出来创业毫不后悔。

灵信科技总经理陈大明则和胡百川截然不同。他是上海大学的在读博士,公司做的是LED控制系统。这位生于1981年的创业者,并没有一上来就做高端,而是选择了这个行业市场最大的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是没法养活我们公司的,或者说没办法支撑我们继续做下去。我们同行有一些公司上来就做高端产品,但是其实活得很艰难,这是一个市场规则。”也许是父辈经商的熏陶,陈大明比一般大学生创业者更务实。

谈起自己为什么创业,陈大明也不会过多谈论理想或者抱负,只是说因为自己当时看到了这块市场,不甘心在别人提供的平台上做事,才自己决定创业。

如今,他的灵信科技每月营业额达到百万,每年营业额一千多万,当初投资他的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已经成功退出。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公司接力基金已经做完了尽职调查,准备对灵信科技投资300万。



  基金会到底能有多大帮助?

在陈大明看来,基金会给自己的帮助分直接帮助和间接帮助:“直接帮助就是给钱,给我们一些政策优惠,有些补贴,几万块钱,但这个只是一些心理安慰;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基金会的间接帮助要大于直接帮助。”

陈大明说,作为灵信科技的总经理,他出去谈业务的时候,人家总会问起公司的背景,“公司的形象其实在客户那里还是蛮重要的,有的时候客户跟你见面第一个就问你,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公司从哪里来的?你的前身,你的现在过去他都要了解,要不然他不敢跟你合作。因为我们的产品需要后续维护,如果到时候你跑了,他接下来要服务要维修怎么办?”

在和客户谈的时候,陈大明提起公司有基金会的投资背景,可以很快消除客户的顾虑,取得信任。陈大明坦言,自己现在读的博士都是一个“商业博士”,其目的还是为了增加客户对自己公司的信任度。基金会的背景,对公司招聘员工也很有好处。“人家会觉得你的公司有保障。起码我可以跟他们说,我们公司不会倒闭,我们可能会歇业,但是我们不会倒闭,如果我们缺钱,学校可以帮我们贷到款。”

陈大明在公司最初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个坎。2007年,灵信科技刚成立一年多,发展势头很好,一家风投准备对灵信科技投资300万,但是公司上上下下都很顾虑,因为对方一进来就要占到80%的股份。“当时我特别想拿到这个投资。”陈大明说,那个时候他们公司在上海大学创业园,隔壁一家也是大学生创业者,刚刚拿到300万的投资,这对他刺激很大。

“它们是上海大学生里面第一家拿到风投的,炒得沸沸扬扬的,感觉一下上天了。” 陈大明说。因为在一个楼层,大家又都认识,他们几个创业者甚至包括员工,心态都起了变化。“这个时候我头脑有点发热,想一意孤行,总是觉得拿点钱没错儿的,但是谁知道这种钱是很难拿的,那是烫手的山芋,拿了以后你能不能拿住? 这个时候我们团队就劝我,说你要想清楚,你拿了钱要干什么?现在市场没有这么大。”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