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工资按时定存,珍惜每一分钱,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消费。举个例子来说明姐姐的节俭之程度,绝对在我之上,还之上。她现在佩戴的眼镜居然还是9年前配的那个!镜面已经刮花了,模糊了,可是她秉承“物尽其用”“敝帚自珍”的原则就是不肯换一副新的。
钱如此一分一分的积少成多,五年后,结婚的时候,手里已经积攒了第一桶金,和老公一起买了人生的第一个房子。双方家庭都来自村镇,没有多少积蓄,房款是小张姐姐和爱人的储蓄,外加一部分借款。
随着工资的提高,以及张姐姐的计划理财,合理控制支出。两年内,他们就还清欠款。这期间,他们夫妻互相鼓励,一起学习,先后通过了自考专科、本科,同时也把职称也考了下来。工资也随之渐涨。渐渐手里又有了一些积蓄。
这时候刚刚有商品房买卖,张姐姐眼光和心境比当时的众人略超前,看准有钱购入房产准没错!买入市里的第一批在售商品房一套。当时市场价大概为每平米700元。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买房控,看到中意的房子就谋划着如何成为自己的不动产。
期间,夫妻均升职,工资、奖金都很优厚。姐姐也聪明的利用了银行贷款杠杆,实现了财富层级跳跃。04年,市重点高中附近盖了电梯公寓,40平米一间,主要用来投资,出租给陪读的家庭。姐姐看好前景,买入一套,购入总价6万元,房租市场价为每月800元。这成为她最为省心的投资,因为公寓出租的对象社会关系简单,公寓又有统一管理,几乎无需操心,即可放心拿到租金。
去年,市里拍卖一处门市,170平米。市场价大概每平米要9000元,拍卖价每平米7000元。张姐姐立刻拍下,回家筹钱:取公积金、预支房租、抵押贷款,首付交付,姐姐名下多了一处好门市。
她名下大概有8套房子,其中,夫妻单位分房2套,市内公园附近一套,父母一套,学校附近一套,市医院附近一套,单位附近一套,门市房一套。除了自己和父母各住一套,其他均出租。公园附近的大三居,被改造成女子公寓,有7个单间,每间300元房租,交给父母打理给他们做生活费。
年前,我接到张姐姐电话,问我如何做PPT。原来,单位有新员工培训课程,每节课有150元课时费。竞争之后,她入选为培训导师,正在准备课件。
真是学无止境、生生不息啊!永远都在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状态中。
要说龙生龙,凤生凤。张姐姐的闺女继承了妈妈的节俭朴素的优良传统。与现在的大多数喜欢享乐、消费的孩子截然不同。每个月的零花钱在同学中是最少的,可是自己仍然能存下一笔小存款。学校组织的北京暑假游,除了交给老师的必要花费,妈妈给带了500元备用,回来时候,带回来460元,只花了40元给父母买了小礼物。
一个普通的小家庭的财富,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夜梦想而成的,而是一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