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城市民张女士反映了自己郁闷的经历:怀疑房产中介承诺的“包办社保”出了问题,导致买房者无法在预想的时间内办下房贷,也使自己卖房换房的计划打了水漂。
记者调查得到买方和中介的不同说法。最终,在工商部门调解下,合同被解除。
首付已经拿到手
才知买方无资格
21日,省城市民张女士说起折腾了两个月的卖房经历还是气不打一处来。2月份,她通过21世纪不动产锦泽加盟店卖掉鲁能领秀城一套95平米的房子,总房款为98.8万元。2月21日,买方与她达成买卖协议,当时买方交了3万元定金,买卖双方与中介三方签了《房屋买卖合同》。签完合同,张女士将她的房产证交给中介,用于办理后续手续。
按照合同约定,买方3月15日将35万首付款(包括3万定金)打给了张女士。按照手续办理流程,中介承诺一个月内,剩下的63.8万元通过银行贷款结清。“拿了首付后,我就一直等着去办理网签、过户等手续。但是一直都没有动静。”到了3月底,张女士开始着急,她在堤口路买了一套房子,5月初要把房款都交上,再这么拖下去,买方贷款肯定放不下来了,自己拿不到房款就没办法付堤口路的房款,要面临违约责任。
“我3月底找中介才知道,买方是东平的,但是无法提供一年以上的社保证明,不符合济南限购政策,是没有买房资格的。”张女士说,但是此前买房时,中介一直隐瞒,她一直都不知道。“中介说,他们在帮买方办理"假社保",按照此前计划,从签合同起一个月是能办下来的。也就是说3月21日前后就能办下来的。但是临时出现问题,办不下来了。”张女士说,她一直在跟中介交涉,但中介一直让她等,具体何时能办下来也不确定。
张女士发现,2月份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上竟然没有时间。“我这才明白,中介就是不想承担责任。他们对办假社保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张女士说,中间她多次找了房管部门、工商部门维权。
三方说法不一致
最终合同被解除
19日,买方杨女士对张女士的说法并不认同。张女士与对象老家在东平,3年前就来济南,现在两人自己开公司。买房前,他们已经交了10个月的社保。这些张女士都是知情的,当时也同意等着交满一年社保后再办理过户等手续。但是不知道为何,张女士又自己反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