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再值钱 “中国大妈”患理财贫血症(图)

   2023-03-08 互联网4570
核心提示:    李小姐一方面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虽然收益高于银行存款,但李小姐对收益始终不满意。此外,李小姐也投资股票型基金,但是

  



  李小姐一方面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虽然收益高于银行存款,但李小姐对收益始终不满意。此外,李小姐也投资股票型基金,但是她告诉记者她购买的股票型基金市值已经亏去了7%

  “中国大妈”随国际金价暴跌后的购金潮而闻名,不少专家为这些“中国大妈”疯狂的黄金投资暗自着急,但是大妈们抄底黄金的背后也有着她们不能解决的现实困扰。

  银行理财产品屡曝亏损、股市熊途漫漫、信托投资收益率下降、债券市场审计风暴等,几乎将“中国大妈”的“钱袋子”安全逼入绝境。通胀压力下,自己的“钱袋子”会不会缩水?如何让自己手中的财富不贬值?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妈”对此感到“焦虑”。

  钱不再值钱

  家住上海浦东新区的季女士和她的女儿李小姐日前加入购金大军,她们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买黄金是因为觉得这些年手中的钱不再值钱,想要避免财富进一步缩水。

  “我不懂什么通货膨胀,只是觉得用在买菜上的钱越来越多了。”季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买顿肉菜十来块钱,现在一斤稍微好一点的猪肉都要20多元。”

  李小姐也告诉记者:“在饭店点家常菜,虽然价格没有变化,但菜肴中菌菇、肉片等成本较高的配料明显变少,且菜量大不如前。”

  季女士的退休工资不高,每个月只有4200元,除去开销,月余3000元左右,但这些钱只愿放在银行吃利息。而在上海老西门附近办公楼工作的李小姐并不甘心像母亲那样将钱放在银行,她也并非完全不理财,李小姐一方面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虽然收益高于银行存款,但李小姐对收益始终不满意。此外,李小姐也投资股票型基金,但是她告诉记者她购买的股票型基金市值已经亏去了7%。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表示,中国老百姓抢购黄金的原因很多,主要还是风俗习惯所致。此外,前段时间黄金价格下跌幅度,投资者感觉比较便宜。而更为关键的是,最近几年市场上流传着很多炒作成功的案例,而且越不理智就越赚钱,误导了一部分百姓,这次黄金炒作也不例外。

  理财不会理

  季女士和李小姐的理财烦恼,抄黄金底的“中国大妈”都有。

  中国股市自6000点下跌后一直未能迎来新一轮上涨。中国建设投资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3年中国投资蓝皮书》指出,2013年股市很可能出现上涨,但大的上涨趋势难以再现。

  市场不佳,而作为中国百姓理财的主力市场,银行理财市场也面临产品收益节节败退的态势。仅4月来看,据普益财富统计,当月,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9%,环比下降0.11个百分点;国有银行发行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4%,与上月持平;城市商业银行发行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4%,环比下降0.06个百分点;农村商业银行发行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7%,环比下降0.20个百分点。

  如果说,银行理财是大众理财市场的核心,那么理财高端市场如信托也同样难逃收益下跌的命运。从预期收益率方面看,4月信托理财市场,除房地产领域3年以内期限产品预期收益率有所上升外,其他主要领域的各期限段预期收益率均有不同层度的下降。普益财富统计,房地产利于3年以上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下跌1.58个百分点至10.58%;工商企业领域1至2年期产品、2至3年期以及3年以上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下跌0.23、0.25、和0.3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领域1至2年期产品、2至3年期以及3年以上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下跌0.56、0.17和0.44个百分点。

  黄金港也有风

  看了以上数据,也就能理解“中国大妈”购买黄金保值的美好意愿了,但是国际金价反弹后的再度下挫给“中国大妈”泼了一头冷水。

  黎友焕指出,我们课题组对未来黄金价格走势作出判断,黄金价格在未来将处于中长期下走趋势,但虽然总体趋势是下跌,其间也必然有震荡的反复行情,这也为套牢的“中国大妈”提供适时的解套机会。但是如果说要赚钱,机会将相当渺茫,不亏或者少亏已经是万幸,前段时间投资黄金亏本将是趋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