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企业老板转型故事:跨过融资坎 前路艳阳天

   2023-12-16 互联网1500
核心提示: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于1月31日发布,政策将重点关注保障农产品供应及加速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发展。  “眼下,浙江的中小微涉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于1月31日发布,政策将重点关注保障农产品供应及加速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发展。

  “眼下,浙江的中小微涉农企业迫切需要转型,需要从手工作坊的模式中跳脱出来,需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最具竞争优势的领域。但融资困难,成了我们转型路上的一道坎儿。”谈起脱困转型,浙江兰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汤裕强这样对记者说道。

  近年来,尽管遭遇多重困难,但浙江中小微企业仍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面临利润微薄的艰难局面,也正是这样的形势倒逼着浙江的部分中小微企业转变自身的生产方式、深入挖掘自身的潜力,越来越多的汤裕强们选择转型,在困境中寻找生存发展的新模式。

  让我们走进三家农业科技企业,一起来听听老板们的转型故事。

  汤裕强:乐做“林保姆”

  汤裕强的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中高档苗木、高山无公害果蔬的种植和绿色生态农副产品的生产。之前,汤裕强的身份却和农业科技一点都不沾边。那时,他在义乌做小商品外贸生意多年。

  “我分析,现在投资农业的方向是正确的,国家关注三农问题,老百姓关心食品健康,农业,特别是有高科技作为基础的无公害农业一定是个有发展空间的行业。我很看好这个行业。”谈起为什么放弃外贸生意转攻农业开发,汤裕强直言,这是自己谋定而后动的一次转型探索。因看好农林产业开发拥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当年汤裕强和爱人林素文注资1000万元创办“兰森农业”,当起了“林保姆”。

  然而,融资难却如同层层绳索,束缚了他起飞的翅膀,创业的日子挺艰辛。汤裕强说:“农业融资是很困难的,没有固定资产、没有厂房,也没有办公大楼。没有可担保的,也没有能够抵押的。想从银行贷款几乎不太可能。”汤裕强说:“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要追求无风险,第二目标追求利益。”

  汤裕强也坦言,企业脱困转型,最期待的还是政府的帮扶能切实满足企业需求。随着浙江省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汤裕强的融资难有了转机。2009年10月下旬,通过林权证抵押,他从兰溪农村合作银行获得了100万元的林权抵押贷款。据悉,这是兰溪市林改后发放的第一笔林权抵押贷款。2010年8月,他又以林权证抵押方式,拿到了农发行兰溪市支行发放的林权抵押贷款400万元。之后,该行又追加了600万元贷款。

  汤裕强兴奋地告诉记者,公司前年拿到了位于兰溪马涧镇的500多亩可用作高档山地休闲景观开发的林地承包开发权后,现已建成一个休闲度假山庄,日子越来越红火。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