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调查显示超7成打工者忧虑生活成本高

   2023-03-08 互联网4860

  “他们会问我怎么做才能成为区、市甚至全国的人大代表”

  从四川绵阳一所中专毕业后,德阳姑娘向春梅怀着“去大地方见世面”的梦想到了上海。虽然第一份工作月工资只有1000元,她还是很开心。那家公司提供宿舍,给上保险,还经常组织文体活动。最重要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龄人在一起做工,这让她感觉“不孤单”,原本在学校不爱说话的她在两年时间里提高很多,“和陌生人交流不怵了,工作也得心应手。”下一份工作,她准备在男友老家四川广元找,她认为每月工资最低也要2500元。

  目前在江苏无锡的孙金玉,高中辍学后先后做过饭店服务员、美容师、电子产检员等,但都没超过3个月。虽然跳槽频繁,她也没想过回农村,无锡美丽的城市环境让她留恋,感觉留在这里“会有发展前途”。

  新生代打工者为什么会来到城市?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可以长本事(56.2%),赚钱相对多(46.0%),出来见世面(41.1%)。接下来依次为:工作机会多(40.9%),工作前景好(37.2%),文化氛围好(30.4%),想当城市人(25.1%),城市环境好(24.6%),老乡朋友多(18.8%),农村太乏味(18.7%),市民很友好(12.0%)。

  做了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山东泰安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学校校长王元成,在调研时感到,新生代打工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多元,民主权利和维权意识更高,他们希望参与城市社会建设,“他们会详细询问中央政策有哪些与自己有关。当他们知道我也是从普通打工者成长起来的,都很羡慕,不仅希望通过人大代表的渠道发声,还会问我怎么做才能成为区、市甚至全国的人大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认为,大多数老一代打工者进入城市是谋求温饱,新生代打工者则是谋求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认同。他们很重视自己的创造力能否在城市得到提高,也对社会秩序、受尊重程度等要求更高,不会只为钱工作。

  73.0%的打工者忧虑生活成本高

  “我们外出打工,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广东佛山某家具公司中层管理者杨正彬,曾把女儿从湖北宜昌老家接到身边上小学一年级。但他和妻子的工作很忙,连吃饭都没规律,女儿简直是跟着吃苦。而且女儿在佛山只能上私立学校,一年光学费就要上万元。思虑再三,他们又把女儿送回了老家。

  即使做到管理层,杨正彬也发愁以后怎么办,“想留在佛山就不可能永远租房,但现在一套房子至少上百万元,以我们的收入还买不起。但回老家就要放弃十来年的职业积累,因为佛山是全国最大的家具生产地,老家那边家具行业发展还差得很远。”

  新生代打工者现在忧虑哪些问题?调查中,73.0%的人首选“生活成本高”,56.3%的人认为是“文化活动少”,51.3%的人选择“同工不同酬”。其他问题还有:工作不好找(47.0%),自己能力低(43.7%),不受尊重(39.3%),工资被拖欠(35.7%),父母养老(34.7%),社保问题(34.2%),子女教育(31.5%),婚恋难题(30.7%),买不起房(29.6%),没有户口(28.0%),表达渠道少(15.3%)等。

  叶裕民认为,新生代打工者承载着我国城市化的希望。只有新生代打工者市民化了,才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他们上升的通道受阻隔,我国贫富差距就很可能越来越大。

  在新生代打工者眼中,成为城市新市民的标准有哪些?排在首位的是“同工同酬”(75.5%),其次是“享受城市福利”(73.3%),第三是“有城市住房”(67.6%)。接下来还有:城里人平等相待(59.7%),子女在城市上学(54.2%),有稳定工作(52.7%),有城市户口(50.8%),为社会建言献策(47.8%)等。

  调查显示,60.2%的打工者期待在未来十年成为城市的新市民,12.4%的人不期待,27.3%的人表示“一般”或“不好说”。

  新生代打工者期待能成为哪座城市的新市民?“家乡附近的大城市”成为首选(33.9%),其次是“家乡附近的中小城市”(27.4%),14.6%的人选择“其他大城市”。仅9.7%的人想“回农村老家”。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