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亿海外铁矿:基本还在项目初期,短期无收益
由于国内矿资源的贫瘠和国外股权投资的失败,武钢本次增发的最大亮点,就是其庞大的海外矿权。如果增发完成,武钢股份将会成为上市公司中拥有海外铁矿资源最多的钢企。
武钢集团的铁矿分布在利比里亚、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三个国家。
其中利比里亚的项目归属于国际资源公司控股的中利联(香港)名下,此前武钢集团曾经考虑让这一项目在香港上市,由于和一家咨询公司的纠纷,而在2012年下半年被港交所驳回。
如果略去中利联背后的利益与股权纠葛,以该矿质量而论,本次材料披露,利比里亚邦州铁矿项目计划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分100万吨铁精矿先期复产工程和900万吨铁精矿后续工程两个阶段。先期复产工程正在积极建设中,预计2013年2季度建成,2013年3季度正式投产,该阶段铁精矿品位为62.42%;900万吨铁精矿后续工程预计于2015年投产。
根据武钢提供的材料,这一矿区目前的勘探数据包括:亚维Ⅰ区保有资源储量32348.90万吨,平均品位32.11%;北部矿体(N1)保有资源储量25089.93万吨,平均品位33.44%。南部S3矿体共求得铁矿石资源储量6332万吨,平均品位31.29%。亚维Ⅱ-邦峰矿段共求得铁矿石资源储量83120万吨,平均品位36.62%。嘎玛区资源量为64688.83万吨,平均品位35.26%。
而目前武钢拥有25年采矿权的是除了嘎玛区之外的其他矿段,储量合计14.5亿吨,平均品位在31%-37%之间。
但是本次武钢出具的资料,绝大部分仍然是2008年由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编制。并无其他更详细的说明,比如在期限内的可采量和开采计划。而嘎玛区只有一份地质报告,说明刚刚开始勘探阶段,最终结果未知。
武钢自己真正寄予厚望的,是澳大利亚加拿大的矿产。目前通过各家公司关联,武钢在澳大利亚拥有艾尔铁矿60%的权益,在加拿大拥有Bloomlake铁矿25%的权益、Sunnylake铁矿(阳光湖项目)40%权益、Lac Otelnuk和December Lake项目60%权益,以及Attikamagen铁矿(阿提坎玛根项目)60%权益以及邓肯湖项目的40%。
但事实上,这些项目中,目前已经确认生产的只有比较成熟的Bloomlake。这一矿山目前是北美地区对中国铁矿石出口的主要来源。目前这一项目一期已经投产,年产800万吨。按照此前其大股东Cliffs的计划,应该在2013年完成二期,扩产至1600万吨,而2015年之后再建设第三期,产能扩至2400万吨。
根据中企华报告,对于武钢的Bloomlake估值18.9亿元。
而到目前为止,武钢在其他矿区都是只有探矿权。如艾尔铁矿2012年取得了5张探矿证;而加拿大的阳光湖、邓肯湖、阿提坎玛根、Lac Otelnuk均为探矿权非常密集的矿区,武钢只是在其中控制了一部分探矿证,很难预测这一部分矿权未来的收益。而December Lake矿区还在预查阶段,更是前景未知。
而且这类取得探矿权不到一年的项目,从完成勘探、获得采矿权、动工投产,一般需要花费五年以上。在其间还需要武钢股份大量进行资金投入。
但中企华还是毫不犹豫的对探矿证给出了高估值,按照其报告,武钢拥有的艾尔铁矿项目估值为12亿元、邦矿资产为24亿元,Lac Otelnuk和December Lake权益为13.3亿元,Attikamagen项目为1.3亿元、Sunnylake项目为3.9亿元。
也就是说,所有海外采矿权和探矿权总体估值应该为75亿元左右。而威拉拉项目尽管谈不上矿权,也因为盈利预期,而爆出了14.5亿元的高价。
即便如此,这些资产相比150亿元也还有相当距离。本次武钢矿业这家公司得到了近80亿元的估值。其旗下的国内矿权、艾尔铁矿、Bloomlake和股权投资合计评估价值只有不到50亿元,剩下的30多亿元只有可能源于矿产设备、矿山土地使用证、房屋、车辆和物流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