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专家赞同冯小刚:屌丝这词不该滥用

   2024-01-18 互联网1590

  “与其说是语言问题 不如说是社会问题”

  郝铭鉴认为,“吊丝”这种文化的出现,与其说是语言问题,不如说是社会问题。很多过去被认为带有贬义、嘲讽意味的词,现在完全能被接受,比如“驴友”、“白骨精”、“闷骚”等。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自嘲心理。使用者通过自嘲显示出自信,他们确信自己不会因为这些称谓造成任何伤害。

  “吊丝”和上述词语的差别在于,它还是一种心理上的防御。“这是一种阿Q心理。把自己放得很低,形成对社会伤害的防御机制。他一方面在努力,在向往,但又知道这条路不好走,随时可能失败,索性把期望值放低,‘哪怕我是吊丝,我也能够接受’。在这个基础上,他就不太容易受伤害。”郝铭鉴解释说。

  “吊丝”还能火多久?郝铭鉴认为,现在因为使用的人很多,这个词还会流行一段时间。但慢慢的,就会只有少数人在特殊场合用一用。这个词不可能在媒体上长期、高频出现。张中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