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暴雨探头实时盯积水23万人抢险队伍坚守一线城区20处积水点完成治理
北京昨晨8时入汛,防汛警钟敲响。市防汛办昨天召开防汛工作第一次新闻通报会。
记者获悉,今年北京市将有23万人的抢险队伍枕戈待“汛”,市级应急排水抢险队伍共有8支,配备了57组机动大型排水单元。今年,轨道交通、在建工地、园博园、首都机场等“重点部位”全部实现“一部位一预案”。
关注?积水点
20处主要积水点已治理
市防汛办负责人在会上通报,本市在对去年发现的易积水点进行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对城区25处主要积水点进行了工程治理,目前已完成20处,其余5处已落实了应急度汛措施。
市防汛办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刘洪伟介绍说,目前还未完成工程治理的5处积水点,包括东坝乡醉公坟五环路下、红联东村路、西三旗地区、康辛路、一亩园桥下,分布在海淀、朝阳、丰台、昌平。“有规划的原因,也有的治理实施难度大”,刘宏伟说。
记者获悉,5处积水点最晚也将力争在今年底前完成治理,其中,一亩园桥下将新建800米管线,力争今年底前完成治理,汛前将采取应急排水措施。醉公坟和红联东村路在主汛(7月15日)前完成,剩余3处在年底前完成治理。
关注?涉水行车
逢暴雨探头实时盯路面
市交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汛期,交管部门将运用监控探头对准雨量较大地区的道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路面突发情况,对发现的一般交通事故将快速处理,以迅速恢复道路交通通行能力。“探头平时监控事故、拥堵,但暴雨时将重点‘看’立交桥区的积水、雨中路面情况等,可以拉近镜头查看。”该名负责人表示,目前本市二三四环的立交桥区基本每个桥区都设有监控探头。
汛前,交管部门已对全市400多处易积水点段的积水水位警示、警戒标线进行了复划,雨天出行的车主可以此作为涉水行车的参考。积水水位标线分为黄色警示线和红色警戒线,黄色警示线距离地面最低点20厘米,提示水面在警示线下时,道路可通行但需小心驾驶。红色警戒线距地面最低点27厘米,提示当水面达警戒线时,道路积水严重,不能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