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可能创造美国历史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公司IPO交易。京东世纪希望在2012年上半年进行IPO,计划融资高达40亿到50亿美元。若取得成功,京东世纪将打破谷歌(Google Inc.)所创互联网公司在美IPO融资额的历史最高纪录。谷歌在2004年的IPO中融资19亿美元,创造了当时互联网公司IPO的纪录。
然而京东可能无法使用谷歌的减价拍卖策略。你知道什么是IPO“减价拍卖”法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谷歌当年的疯狂上市路吧!
2004年8月19日,谷歌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回想起此次IPO,公司CEO埃里克•施密特认为这是一次“不寻常”的上市历程,甚至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谷歌创立于1998年,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公司一向主张实行员工持股,因此到2004年,公司的股东人数已经超过500人。按照当时美国证券法的规定,公司需要发布财务公告,并在到达该门槛的当年结束后的120天内提交相关的财务报表。
事实上,谷歌这时面临3种选择:一是调整股权结构,将股东人数减少到500人以下;二是继续成为一家私营公司,同时像上市公司那样发布财务报告;三是挂牌上市。最终,谷歌决定启动普通股IPO。当时有许多媒体认为,谷歌一旦上市,它所秉持的独立客观的价值观就将丧失,谷歌将不再是原来的谷歌。
为了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并且不让自己成为一家墨守成规的公司,谷歌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IPO模式——减价拍卖,因为谷歌不希望在上市后,股价出现“井喷”,更希望整个上市过程公开透明,让公司的用户也有机会参与IPO。而减价拍卖这种方式,不仅与谷歌销售广告所采用的竞价模式相一致,还有利于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平等地参与股票拍卖。还有,通过拍卖谷歌能够更合理地确定股价,并使股价在上市后能够保持平稳。
然而,采用减价拍卖这种模式,也让谷歌的IPO变得更加复杂。在规模如谷歌这么大的公司中,没有一家采用过这一模式。谷歌的股票拍卖规模远大于其他拍卖式IPO。有媒体称谷歌的这一决定是傲慢自大的表现。但谷歌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2004年4月29日,谷歌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了IPO申请。按照规定,从那天起直到公司股票开始交易25天后为止,谷歌进入上市静默期,在此期间,谷歌不得对外谈论公司事务。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花花公子》9月号杂志刊登了谷歌共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在4月接受该杂志的长篇专访。这篇专访虽然只是一次普通的访谈,但差点毁了整个IPO,因为它触及了一些公司事务,违反了美国证交会的“静默期”规定。谷歌最终化解了这场危机:把这篇专访作为附录,放进向SEC提交的正式材料中,也就是说,这篇专访对任何潜在投资者都是公开的。
8月中旬,股票竞购开始,谷歌发布的IPO价格区间为每股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