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陈子做80后学生的导师,在跟他们的沟通中,听他们“就业难、高房价、先甜后苦”等抱怨后,回想之前听到的80后的种种抱怨,以及60后被冠以失落的一代,得到**的种种同情,我突然有种想可怜自己及同代人的冲动,想替这个夹在中间的70年代人呐喊几声。
世间都频频播放并讨论60后和80后生人,却鲜有人评论也鲜有70后自己站出来讲讲感受和苦衷。其实哪个时代都有它的利与弊,如果说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高考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那么在我们高考的90年代初期,因为89事件,故那几年的独木桥是最窄最挤的,因为每年大学生招生总量在裁减,故那几年复读率也非常高,总之,众多学子在那个时代受尽了高考的精神折磨。
好不容易大学出来,本来就“不敢不乖”的70后,自幼就被教得一套尊敬长辈和领导的礼训,进单位又理所当然地被当“小同志”教育,老老实实在50、60后手下干活,这倒罢了,然50、60年代的人,封建残余思想不少,自己过去过的是苦日子,混到领导岗位很不容易,总之难免碰到心态不好的领导,在初出茅庐时被他们教训收拾,于是乎那点年轻气盛也被压抑,在单位里严于律已做人、兢兢业业做事。
所谓本来就“不敢不乖”,是因为家里大多是两三个孩子,那时代父母也不兴把孩子当宝,反正孩子也多,父母都在忙工作、忙生活、忙事业,孩子在家里也处在竞争机制下,表现不好,父母可以理所当然爱另外的孩子多一点。学习基本看自己是否愿学、是否努力了。当然这在现代教育看来却是歪打正着,所谓给了我们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空间。
好不容易通过个人努力及时间累积,从“媳妇”熬成了“婆”,能独挡一面,统领一方时,却发现,大多数的下属成80后了,并且80后下属竟然比50、60后老上级还难对付。因为他们非常自我(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无所敬畏(信仰缺失的一代)、他们咄咄逼人(他们认为人是平等的,不会因为职务而尊敬人)、什么都懂(伴随媒体爆炸和互联网成长)、非常现实(伴随改革开放后的金钱观长大),并且可能你都理论不过他们,如果再有点小聪明小特长或者名校毕业的,那就更难相处了,在原来这代人的自我上再加三分,再加上孤芳自赏,眼里就只剩下别人的不是了。可怜70后原来当下属时夹着尾巴做人,等到当领导时下面人又很难管,想法多多,眼高手低,但又不愿听他人的意见建议,要激励这样一个团队干活,真是麻烦一堆,困难重重。所以70后,是被夹在中间的一代!那感觉就象一个人好不容易经过不懈努力,克服万难,爬上一个长坡,正想松口气,看一看下面的风景,说一句豪言壮语时,突然发现脚下的长坡好象要塌了,只好又赶紧投入到抢修的行列中。。。。
原来自己被60后“压迫”时就早已下定决心,等自己当领导决不步其后尘,一定要做个开明、民主、超越传统的领导和下属关系的“新型领导”,一定会以开放的心态,发自内心地为他们长远利益考虑。不曾想,就这样,80后仍不买帐。所以,70后还得拿出适应60后的功夫来适应80后,那个冤和憋曲呀。。。一时间“如何管理80后”,“80后现象”等等文章也甚嚣尘上。
不过老天永远是公平的,也正因为前二十年老天给予他们太多,让他们的人格上形成这样那样的弱点,故在接下去他们又势必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赶上了大学扩招轻松当上了大学生,但找工作却困难了;好不容易留在大城市工作,买房子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