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奢侈品即将遭遇前所未有“冷冬”

   2023-01-12 9960
核心提示:  最近一段时间来,许多个国外奢侈品牌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引起了媒体关注。不少此前在中国创下惊人销售业绩的奢侈品牌的

 

  最近一段时间来,许多个国外奢侈品牌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引起了媒体关注。不少此前在中国创下惊人销售业绩的奢侈品牌的财报显示,其销售额的增速仅维持个位数。近年来几乎被中国消费者视为“首选”的卡地亚在去年内,悄然关闭了在华的10家门店。

  实际上,自去年起,“奢侈品行业的中国盛宴已临近尾声”等言论就屡现报端。贝恩咨询公司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额增速仅为7%,2011年,这个数字为30%。

  在国人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发生巨大改变的今天,外国奢侈品似乎即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冷冬。

  商务馈赠类消费“应声而落”

  旗下拥有多个奢侈品牌的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日前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当季销售额同比增长6%,增幅远不及去年同期的25%,该集团全部业务部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放缓,卡地亚正是其旗下品牌之一。

  无独有偶,今年第一季度,很多外国知名奢侈品牌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如瑞士钟表联合会、全球最大的洲际酒店称其在华销售额仅微增0.6%和3.1%。

  与国外奢侈品消费用途多集中于自用不同,在中国奢侈品市场上,商务馈赠占据着不容小视的份额。《2011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商务馈赠一直稳定在奢侈品消费总量的20%至30%。此外,商务馈赠多集中在高档烟酒(20%)、名牌皮具(19%)、化妆品(17%)、名表(17%)和珠宝(8%)领域。

  随着厉行勤俭节约、制止奢侈浪费、整治公款消费等主题为先导的国家新政策的实施,不少被视为送礼佳品的奢侈品销量“应声而落”,芝华士、威士忌今年春节期间同比销量甚至出现两位数下跌。LVMH集团首席财政官认为:“亚洲市场需求疲软,中国的购物中心客流明显下降。”

  一些奢侈品如博柏利曾发出在华销售盈利警告,其首席财务官斯泰茜·卡特赖特说:“我们看到亚洲需求放缓,中国首当其冲”。《华尔街日报》则认为“奢侈品行业的中国盛宴已临近尾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