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创富理性十种策略

   2023-03-08 互联网4500
核心提示:  正如美国新经济观察者、《在线》主编凯文。凯利所言,"钢锭与流成河的石油、烟囱和工厂生产线,以至于微小的种子和反刍的奶

  正如美国新经济观察者、《在线》主编凯文。凯利所言,"钢锭与流成河的石油、烟囱和工厂生产线,以至于微小的种子和反刍的奶牛,都被网罗进聪明的芯片和快速的带宽之中,或早或晚,它们都将与一切事物一样,服从于新经济的新规则。"由于新经济具有的显著特点——它的全球性,它对观念、信息、商业模式的崇拜,市场的无形性,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因此必然形成一种新的法则。这篇译自德国《经济周刊》的专文,揭示了某种变化中的趋势。

  时代更迭,过去往往需要几代人时间完成的事,新企业家几乎是一夜之间便一蹴而就。全球竞争、技术进步和因特网引发了一场革命,使关于市场、竞争和企业商业模式的旧法则失效。资本就是实力吗?俱往矣!大就必胜吗?过时了!无利就不能生存吗?非也!今天真正算数的是:远大的设想和变革的勇气。层出不穷的成功故事证明,经典的经济模式和传统的经商方法让位给了新的游戏规则。新的市场开创人改变了旧行业并创造着崭新的行业。与此同时他们写下了新世纪经济的全新商业公式。

  ■求人才而不是求资本

  在今天的竞争中领先一头的不是资本最多的公司,而是具有最好头脑的公司。

  因为好的主意总是能找到资本,成功的战略人们可以模仿,技术创新的半衰期不断地进行。从中得出的结论是:有天赋的员工将是目前争夺最为激烈的资源。他们是有雄心壮志、有智慧、思想灵活的全球通,是他们使公司适应未来的发展。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公司副总裁巴。贝克说:"我们寻找的不是能完成工作的人,而是能够带领公司前进的人。"

  ■求分享而不是雇伙计

  让身边的人才分享成功,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成功的效应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分享成功,好人才总是离你不远。以德尔公司为例,网上函售公司的主意不仅使创办人德尔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而且他的众多的工作人员,从经理到秘书,都富了起来。从1990年上市以来,德尔公司股票增值了3万倍。

  这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众多的人事专家在股票转换权、分红或者额外报酬上动脑筋,刺激他们的专家作出最好的成绩,同时把他们留在公司中。但德尔说:"光靠金钱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德尔公司的大多数百万富翁首先是在寻求挑战。假如我们继续成功地发展,那对他们就有足够的刺激。"

  ■求良缘而不是求自发

  放弃舒适的日光浴,静止就是终点的开始。

  雅虎的创办人也知道这一点。他们沐浴在成功的阳光下,每天约有1.4亿人利用他们提供的搜索服务。公司的股市价值现已达到了约20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但他们放弃了舒适的日光浴,而是设法继续发展。其战略是:不自己建造,而去购买。

  雅虎的创办人不是花几个月自己研制缺少的技术,而是到关键的市场上去采购。他们的目标是,赶在他人之前发现技术创新的先锋,只要买它们还是实惠的。公司花了大约57亿美元购买了电子商务专家Broadcast.com,用大约46亿美元买断了Geocities.速度在这里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样的交易往往在一周之内就能成交,有时甚至更快。这里的问题不是建立一家企业,而是为一门工业奠定基础。

  ■求外向而不是求巩固

  很快做成好买卖,只有亲临现场的人才能做到。

  在全球性的市场中这就是说,不仅要有一个立足点,尤其是在这个点处在一个不重要地方的时候,如设在德国东部耶拿的网上商店。这家网上商店创建4年后迁到因特网主要公司的所在地美国硅谷。

  该公司利用周围人的市场份额,追求外向型合作道路。现在公司400名员工虽然还有一半留在耶拿,但公司现在已有15家国际分部,合作伙伴中包括奥拉克尔、康柏这样的处在上升中的公司。该公司2/3的营业额是在国外获得的,其中大部分在美国。

  ■求名牌而不是求市场

  如果只是打全球市场这张牌,那么你手中的王牌价格只有一半。

  你的公司要上升到全球的甲级队,首先需要一个有实力的品牌,而不是追求现有市场的份额。因为牌子说明一切,响亮的名字往往就是在市场上取得突破的速度。听起来十分奇怪:目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赠送商品。

  电脑商solutionbyconnection或billgross免费向他们的顾客提供全套电脑,要求的代价是,电脑迷必须填一张有关个人简历、工资收入和消费行为的表格,或者许诺在他们进入因特网时看广告。诀窍很简单,赠送的电脑是由广告行业资助的。

  ■求创新而不是求职责

  前市场营销谋士川佐崎在他最新的著作中赞扬人的本能的创新力,而且非常尊重人的感情。

  例如,川佐崎说微型轿车的发明者斯珀利奇十分相信自己的直觉,因此他对自己的产品十分自信,成天忙于他的微型车研究。以致福特公司认为他不务正业,失职失责,最终被解雇。

  这对福特来说当然是很糟糕的,因为不久以后斯珀利奇被克莱斯勒聘用。克莱斯勒很尊重斯珀利奇的个人感情,在1983年推广这种微型车,一年就销售了50万辆,并在市场上占据了垄断地位。

  ■求思想而不是求满意

  川佐崎说,相信某种思想的顾客比只感到满意的顾客作用要大得多。

  因为他们会继续宣传,在他们买了这个商品之后很久还会这样做。口头宣传同时有两点好处:它不花分文,同广告相比有高度可靠性。恰恰在开始阶段,这些人几乎不可缺少,在制药业尤其如此。只有用试剂首先占领市场,才会有大利润。

  ■求激化而不是求共存

  干得好,也要说得好。许多成功的新手其信条是,最好要大声地说。

  过去大概没有哪一个德国企业家像移动通信公司总裁格。施密德这样巧妙地惹起媒体风波。他自信地宣布,"我要把事情激化。我们要么被憎恨,要么被爱戴。中间的灰色区域我宁愿让给其他人。"

  这些有分量的话不是没有内容的。他一会儿用倾销价格戏弄竞争对手,一会儿在博览会上分发伟哥药丸,他甚至向竞争对手电信公司宣战。整个行业激动起来!记者正高兴有这样的轰动新闻。

  ■求变革而不是求盈利

  分析家迄今对股市上新来者提出的问题是,他们的结算是赤字还是黑字?答案决定着上市公司的祸与福。

  这一点不仅记者知道,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分析家也了解。这种做法已经过时了。至迟自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的总裁贝索斯使书籍市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之时起,资本市场上就通行着另一种法则。

  例如亚马逊公司仅今年头3个月的经营亏损就达3000万美元(1998年第一季度还是1000万美元)。这是不是公司即将倒闭的迹象?绝对不是。该公司变革书市这一媒体增加了知名度,使股民十分陶醉,对公司潜力的信心仍然很强。不久,公司的营业额上升了313%,达到6.1亿美元,而公司的市场价值超过60亿美元。书籍、激光唱片、录像带、DVD和电脑游戏的供应目录现已超过4700万条。贝索斯说:"利润暂时是绝对次要的事情。"

  ■求变化而不是求规则

  谁想在新经济中有前途,他必须在不断变化中保持他自己的特色。

  "他们怎么成了亿万富翁?"仔细观察新一代富翁我们就能发现,这些财富直线上升的人相同点多于相异点:都不因循现状!正如戈尔德-察克股份公司的"游戏法则"所证明的事实。

  该公司在传统上一直生产橡皮带、潜水服或浴室地毯。德国人有43%知道这家公司。该厂利用这家公司的外衣作了一次创新的形象转变,把过去的纺织公司变成了一家繁荣的证券发行公司,把中小企业带上股市。公司转变后,它的股市价格从1997年6月的40欧元以下上升到190欧元。

  上述"十大法则",其实是对新世纪企业变革者的十点忠告;要知道,变化是新经济世界最经常发生的。

[1]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