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改进——让企业培训从被动走向主动

   2023-05-12 CHINA3820
核心提示:  绩效改进——让企业培训从被动走向主动  近年来,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员工培训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然而,企业培训的

 

  
绩效改进——让企业培训从被动走向主动

  
近年来,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员工培训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然而,企业培训的低效却让经营管理者失望,培训工作者因此承受着来自企业各方的压力。企业开始反思,这样的培训是企业需要的吗?培训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培训的效果如何衡量?企业培训工作者也开始反思,改进员工绩效是通过一次次的培训就可以实现的吗?

  
究其根本,企业是一个组织系统,如果是因为激励、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等问题,而导致员工和组织绩效出现问题,那么,显然单纯依靠培训是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也正因如此,培训工作者如何转变成绩效工作者,成为近段时间来培训领域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绩效改进的三条道路

  
提升组织绩效是企业绩效改进过程中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企业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战略目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首先是力争实现符合战略目标的绩效目标。因此,人们在追求企业不断发展的道路上,从不同的领域探索着绩效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追求组织绩效持续改进的道路多如牛毛,其中,三条“高速路”不能不提。

  
第一条就是全面的质量管理,PDCA戴明环与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在企业界几乎无人不知。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而且还在企业文化改造与重组的层面上,对企业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企业获得了持久的竞争力。

  
第二条高速路是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的绩效管理。上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加速引进和学习欧美的管理工具,其中,目标管理、360度考核、平衡计分卡等绩效管理工具很快在中国很多企业中得到推广。传统的绩效考核将员工视为同机器设备一样的一种成本,是创造利润的工具。平衡计分卡将静态的结果(财务指标)和动态的行为过程(非财务指标)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是克服以财务为核心的绩效管理系统的缺陷,帮助企业改善业绩。

  
第三条高速路则是随着科技与生产的进步,企业规模的膨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管理者在不断遇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人力要素的重要性。企业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走到了企业经营管理舞台的前台。企业期望着科学的、讲究方式方法的“教”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能力、工作绩效,从而发挥出员工最大的潜力,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业绩。系统工程学、传播学、学习心理学、技术为一体的ISD(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ADDIE模型在培训领域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理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